張晏榕 石昌杰
在2016年的今日,回顧台灣十年來的動畫發展,或許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從盲目的樂觀轉向保守而務實。產業面向上,在產官學未能適切整合的情況下,各自努力尋找和嘗試本地的經營模式,由體認本地市場和媒材限制從而嘗試轉向海外(包含中國大陸)市場和原創內容授權,由發現應用與新科技的可能性,從而嘗試在傳統內容媒體(電視電影)之外的發展。產業面之外,獨立創作作品數量激增,在國際影展上也迭創佳績,創作者在商業與藝術間各自尋找自己的定位,獨立作品賴以發表的影展活動,則有資源分散各自分庭抗立的現象。整體而言,產官學各方面能否連結與合作,是目前最大的挑戰與契機。
動畫電影從樂觀氛圍轉趨保守
台灣動畫在1990年代,歷經了代工產業外移,轉向本主題材原創開發與製作,2000年後延續這樣的趨勢。2005年曾為全世界最大動畫代工公司:宏廣公司出品的動畫長片《紅孩兒:決戰火焰山》上映,宣稱耗資一億五千萬台幣,應該可以被標示為這十年的起點,除了可以說是原本代工大廠宣示轉型的大型製作計畫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馬可波羅」和「大象林旺」[1]),也是當時連續幾部以中國傳統文化題材故事改編的動畫長片中,投資與聲勢最浩大的的一部,可惜票房未如預期[2]。2007年中華卡通出品上映的《海之傳說:媽祖》投資成本雖然較低,但票房回收同樣並不如預期,可見在台灣電影市場,與好萊塢動畫為主的影片精準的敘事和製作精良的影像品質相比之下,觀眾熟悉的傳統文化題材並未能獲得太大的共鳴,也因此原本產業界與政府尚顯樂觀的氛圍也開始轉趨保守。宏廣另外兩部長片計畫截至目前為止都未能推出上映,即使2010年曾有傳出「大象林旺」兩岸合拍的消息,即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在2005年之後,數位製作軟硬體與技術革新突飛猛進,以皮克斯為首的3D電腦動畫電影全世界票房屢創新高所帶來相對樂觀的氛圍下,加上政府對兩兆雙星中數位內容產業所宣示的支持態度鼓勵下,有更多動畫電影開始規畫製作,幾年後陸續完成。2010年春水堂出品《靠岸》,同年上映,由大愛製作,有宗教推廣目的的《鑑真大和尚》。2011年幻想曲製作,台灣首部全3D動畫電影《憶世界大冒險》。娛樂圈名人也投資三部動畫長片:2012年上映,音樂作詞人姚謙和綺泰動畫共同投資製作的《腳趾上的星光》,同年音樂人左宏元和資深導演李祐寧執導的《封神傳奇之驅魔英雄》,2013年藝人吳宗憲投資滸珀動畫所製作的《我是隻小小鳥》。另外,也有動畫公司導演視長片為夢想,以補助加上自身資源投入製作,2013年由文瀾資訊與肯特動畫共同製作,張永昌導演的《夢見》,以及動動滸多媒體製作,楊仁賢導演,於2014年上映的《桃蛙源記》。
在製作經驗與資源等各方面條件限制下,以上作品除有特定宗教團體支持的《鑑真大和尚》之外,動畫電影距離商業上的回收獲利都還相當遙遠,敘事內容與影像品質也還無法與歐美日製作相提並論。值得一提的是,《桃蛙源記》2016年在中國大陸以《青蛙總動員》為名上映,獲得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票房,換算成台幣大約4700萬,龐大的市場似乎帶來票房獲利的可能,但中國官方對台灣電影進入有相當嚴格的限制,除了《紅孩兒:決戰火焰山》等電影長片,《桃蛙源記》僅為少數進入中國市場台灣原創與製作的動畫電影。
其他以動畫特效製作技術與真人實拍、布袋戲等結合的作品有2012年星木映像製作,林世勇導演的《BBS鄉民的正義》,2015年霹靂國際製作,與布袋偶戲結合的《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和同年的兔將影業參與製作的《Open!Open!》,票房上以《BBS鄉民的正義》距離回收成本較為接近。
台灣動畫長片票房紀錄2005-2015(資料來源:喀報[3])
上映年份
|
片名
|
台北票房
|
全台票房
|
2005
|
紅孩兒:決戰火焰山
|
538萬
|
|
2007
|
海之傳說:媽祖
|
106萬
|
|
2010
|
靠岸
|
67萬
|
|
2010
|
鑑真大和尚
|
1073萬
|
3360萬
|
2011
|
憶世界大冒險
|
147萬
|
|
2012
|
不倒翁的奇幻旅程
|
131萬
|
|
2012
|
腳趾上的星光
|
10萬
|
|
2012
|
BBS鄉民的正義
|
2169萬
|
5500萬
|
2012
|
封神傳奇之驅魔英雄
|
83萬
|
|
2013
|
我是隻小小鳥
|
41萬
|
|
2013
|
夢見
|
53萬
|
|
2014
|
桃蛙源記
|
163萬
|
483萬
|
2015
|
奇人密碼
|
589萬
|
2000萬
|
2015
|
Open!Open!
|
376萬
|
相較於實拍電影2008年《海角七號》在台灣市場票房成功之後,雖募資仍艱辛,但之後每年會有幾部賣座成功的作品,而台灣動畫電影不曾有票房成功的案例,因此尋找一般投資者提供資金相當困難。大部分動畫長片製作仍以先得到政府單位補助開始。原新聞局後來併入文化部的影視與流行音樂局,在新聞局期間即使在兩兆雙星政策期間對數位內容產業加強扶持,輔導金額度增加至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之間,但是對於動畫電影製作成本至少在四千萬台幣以上來說,仍有極大差距,在規模不大的情形下,動畫公司或導演個人常常不得不以借貸方式籌資進行製作,而在種種限制之下製作完成的作品品質難以與海外製作環境完整、資源與人才充足的作品相比,加上宣傳預算在製作完成後已所剩無幾,在國內電影通路檔期仍主要被好萊塢大片廠控制的情形下,只能在熱門檔期夾縫中上映,戲院依商業模式與售票情形,可能幾天至一周便則迅速下檔,在宣傳不足,又沒有足夠時間累積口碑的情形下,票房不佳幾乎是必然結果,投資者則又更形卻步,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即便如此,近年仍有幾部動畫長片製作正在規畫進行,有些是原本劇情實拍電影導演嘗試動畫製作,或藝術風格獲得投資者肯定投入製作,也有動畫導演以自有公司資源配合政府補助、線上集資,或利用中國在動畫方面也在起步中的各種資源與龐大市場等各種方式,希望實現動畫長片夢想,試圖突破、殺出一條血路,希望這十幾年來連串未臻理想的市場狀況可以成為一種借鏡,讓台灣動畫電影長片從製作發行映演找到成功的可能模式。
電視動畫從純粹播映到對IP的重視
台灣最早期電視動畫主要應用在宣導短片上,1980年代開始有零星的電視動畫影集製作,以給兒童收看的傳統故事內容題材為主,2000年後動畫公司製作以表現角色為主的動畫影集陸續開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投資最大,內容集數也最多的《姆姆抱抱》,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之子郭守正先生投資的首映創意所製作,在2008年開播,除在台灣上映,在海外授權超過八十國,即使如此,首映創意仍在2013年停止了原創動畫製作,原因是以不計本追求品質的製作方式,光靠電視播放授權並無法回收成本,主要投資者郭守正跨足電影、遊戲等多角經營的文創事業,也都因類似的投資效益問題在當年縮編、轉型。
其他在電視動畫原創持續投入製作的公司主要有和利得多媒體、Studio2、冉色斯創意、原金國際等,也多獲得國內電視金鐘獎與國外影展獎項的肯定。和利得作品有2008年開播,改編自國內著名漫畫家劉欽興作品的《大嬸婆嶼小聰明》,2010年推出的《機器人納瑞奇》、2011年開播的《山豬。飛鼠。撒可努》和2012年製作完成的動畫影集《綠天使偵碳社》。Studio2作品有2009年開播,改編自名作家林良文學作品的《小太陽》,2010年推出的《小貓巴克里》,2014年開播的《觀測站少年》。冉色斯作品有2010年開播的《魔蹤傳奇》和2012開始推出的《閻小妹》系列。原金國際與清華大學合作,製作科普動畫影集陸續開播,有2011年的《飛鼠部落》、2013年的《再探飛鼠部落》、2016年的《吉娃斯愛科學》。這幾間動畫公司也都有各自的長片計劃,和利得早在2007年即宣布計畫將大嬸婆角色搬上大銀幕,但未有下文。Studio2和冉色斯以公司本身的原創角色重新製作編輯為動畫長片,不一定是商業院線的發行方式,也有以DVD或其他映演方式流通,原金國際則重新規劃原創內容與角色。除長片計畫外,或許更重要的是近年Studio2和冉色斯體認到原創角色版權(或稱智慧財產權,簡稱IP)的重要性,積極以多角方式推廣自家的角色與授權,包含漫畫作品的推出、角色人偶的曝光、與地方政府活動結合、手機遊戲的推出…等等各種方式提高角色曝光的機會,後續結果與效應尚待觀察。
開播年份
|
作品名稱
|
製作公司
|
2007
|
原知原味
|
甲馬、冉色斯
|
2007
|
森林總動員
|
東森幼幼台、幻想曲
|
2007
|
阿貴愛你唷
|
春水堂
|
2008
|
姆姆抱抱
|
首映創意
|
2008
|
大嬸婆與小聰明
|
和利得
|
2009
|
小太陽
|
Studio2
|
2009
|
悠遊字在
|
新唐人電視台
|
2010
|
卡滋幫
|
頑石創意
|
2010
|
魔蹤傳奇
|
冉色斯
|
2010
|
水火108
|
遊戲橘子
|
2010
|
小貓巴克里
|
Studio2
|
2010
|
機器人納瑞奇
|
和利得
|
2011
|
唐朝小栗子
|
慈濟
|
2011
|
POPA家族
|
異想風影音、文瀾
|
2011
|
山豬。飛鼠。撒可努
|
和利得
|
2011
|
超毛星
|
酷分仔
|
2011
|
飛鼠部落
|
清大、原金國際
|
2012
|
閰小妹
|
冉色斯
|
2012
|
仲夏夜之夢
|
明日工作室、冉色斯
|
2012
|
綠天使偵碳社
|
和利得
|
2013
|
再探飛鼠部落
|
清大、原金國際
|
2013
|
100個種子的秘密
|
定禾數位
|
2014
|
觀測站少年
|
Studio2
|
2015
|
酷客歷險記
|
樂群動畫
|
2015
|
天庭小子-小乾坤
|
新唐人電視台
|
2015
|
九藏喵王國
|
九藏喵窩
|
2015
|
醉後決定愛上你
|
綺泰
|
2016
|
吉娃斯愛科學
|
清大、原金國際
|
2016
|
柿子色的街燈
|
飛普數位動畫
|
值得ㄧ提的是,2010年頑石創意製作完成開播的《卡滋幫》和同年開播的數位遊戲大廠遊戲橘子跨足動畫製作的影集《水火108》,兩者都獲得了在美國卡通頻道播放的機會,但即使有這樣的機會,除非能在頻道上大受歡迎,否則製作仍無法持續,這也再次說明動畫製作公司光靠影片授權頻道播放無法獲利,必需將所擁有的IP在其他自行開發的周邊商品或其他商品授權才有獲利可能,但角色知名度需要長期經營,以電視動畫而言也就是要持續製作,以有足夠播放集數,因此要有資金持續投入,這也是電視動畫製作的主要挑戰之一。
較特別的還有2015年開播的九藏喵窩公司的作品《九藏喵王國》,角色「九藏喵」從2001年開始是網路論壇吉祥物,到2008年開發線上遊戲,2012年開始開發動畫影集,2015年正式播出,一反其他動畫公司IP經營的模式,最後才製作播出動畫影集,也由此可見角色IP的經營所需要時間之長,以及多角發展的可能性。2015年另一較特別的電是動畫影集為從2011年偶像劇《醉後決定愛上你》延伸製作的電視動畫版,由原偶像劇製作公司夢田文創出品,綺泰動畫製作。
從傳統傳播映演到其他媒材與應用
動畫的傳播映演,除了傳統電影電視之外,有越來越多的可能性。以軟體Flash製作的網路動畫在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期曾有一波熱潮,當時「阿貴」和「訐譙龍」曾在年輕網路族群廣為流傳,隨著網路頻寬快速增加和網路影片社群平台YouTube、Vimeo的崛起與風行,專為網路製作的動畫迅速沒落,但2014年底以介紹台灣歷史為主的《台灣吧》網路動畫以趣味的旁白和造型簡單的動態圖像(Motion Graphics)方式製作引起大量關注,但執行團隊定位自身為(新)媒體公司,雖然後續仍待觀察,但是可以看到產業新的可能性。
動態圖像早期被認為技術門檻較低,通常做為電影或電視節目片頭,但近年來隨著幾位原先在國外留學或工作於廣告圈的導演返台成立工作室,如Bito、JL Design、Akitipe等,帶進製作和美學的新概念,引起一陣風潮,動態圖像強調畫面設計與音樂節奏的配合,不強調角色和敘事,除應用在電影和電視節目,也跟平面設計結合,用於各種媒體廣告、頻道包裝、網路行銷等商業層面,擴大了動畫技術應用。
動畫技術也被大量使用在電影和電視節目與廣告的視覺特效,結合實拍影片呈現,雖然電影特效產業屢屢傳出受迫於電影大廠而經營艱困,甚至破產的消息,從業人員被迫工作超時,也需全球移動,但需求量大,工作機會多卻無庸置疑。除此之外,動畫內容也常被使用於博物館的數位媒體展示,如2007年太極影音為故宮博物院製作的《國寶總動員》,和2016年兔將創意影業和金奇映畫同樣為故宮朗世寧展製作的動畫影片《國寶神獸闖天關》等。其他應用方面,動畫內容和製作技術也常被運用於數位遊戲的故事影片、歌星演唱會的背景投影或各種配合舞台設計的動態聲光效果、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虛擬空間展示等等應用,加上近年熱門的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可以說在應用上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與機會。
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動畫獨立製作
在較具規模的商業作品之外,動畫也可以是小型的藝術創作,這方面主要以獨立製片的方式進行,作品大都是短片,映演的管道則主要是影展以及不同形式的展演,廣義來說,相較於商業作品,2005年之後獨立製片完成的動畫作品數量非常多,但絕大部分是動畫相關系所學生的畢業製作,這也是2000之後擴張特別迅速的大專院校視覺設計藝術相關系所自然形成的結果,每年數量應該超過百部以上,因為是學生學習的作品,品質良莠不齊,最佳的作品由於充滿不受束縛的創意內容和影像表現,在國際影展上屢獲肯定,或在本地新聞曝光,形成話題。最具代表性的有2005年在美國SIGGRAPH展會電子劇院(Electronic Theater)獲得觀眾票選獎的《立體悲劇》,是由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全明遠所創作的大學畢業製作。台南藝術大學研究生馬匡霈的畢業作品《「我說啊,」我說。》得到2009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的學生作品組特殊榮譽(Special Distinction),SIGGRAPH和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分別是全球以數位製作為主的商業展會和藝術動畫影展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活動,說明了台灣最佳學生動畫短片作品確實能夠跟全球不同文化觀眾溝通並獲得共鳴。這些媒體效應也造成社會上一般認為學習動畫是相當熱門的一個領域,許多學生也很熱情積極報名這個領域的科系和研究所,但隨著台灣動畫產業的狀況和業內實際的辛苦工作情形漸為人知,伴隨少子化和對社會上對就讀研究所的價值改觀,近幾年這股熱潮稍為冷卻。
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製片,也就是脫離學生身份之後自行找尋資源創作的作品數量並不能算太多,其實前述的許多院線映演的動畫長片其實也該算是獨立製片,甚至可以說,台灣製作的電影大都算是獨立製片,因為電影產業體系在台灣基本上並不存在,但這裡要談的是較不受商業考量所干擾的動畫藝術創作,然而也包含前述博物館或其他公民營單位的委託製作動畫短片。
年份
|
片名
|
導演
|
製片公司
|
2005
|
微笑的魚
|
石昌杰、段奕倫、林博良
|
班門公司、青禾動畫
|
2005
|
小公主
|
邱禹鳳
|
|
2005
|
大熊想家
|
林巧芳
|
|
2005
|
女‧他
|
張淑滿
|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
|
2006
|
方向
|
謝珮雯
|
|
2007
|
小荳人
|
張淑滿
|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
|
2007
|
困
|
張淑滿
|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
|
2007
|
遺忘的寶藏
|
邱立偉
|
Studio 2
|
2007
|
夢的短詩
|
邱禹鳳
|
|
2007
|
親吻星星
|
張淑滿
|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
|
2008
|
飛越藍調
|
史明輝
|
紅色外星人工作室
|
2008
|
呢喃
|
邱禹鳳
|
|
2008
|
根
|
陳明和
|
|
2008
|
妖怪金幣
|
楊紹昌
|
首映創意
|
2008
|
寵物馴悍記
|
劉琬琳
|
|
2008
|
懊思‧卡
|
邱顯源
|
Two Sides Studio
|
2009
|
透明的孤獨
|
林容嫻
|
樂園兒工作室
|
2009
|
簡單作業
|
吳德淳
|
春天影像
|
2010
|
每秒12位小朋友
|
劉邦耀
|
|
2010
|
櫻時
|
蔡旭晟
|
Misogo Studio
|
2011
|
願快樂
|
史明輝
|
紅色外星人工作室
|
2011
|
小森巴的禮物
|
張永昌
|
肯特動畫
|
2011
|
阿三綜藝團
|
黃鴻志
|
豆油瓶影像動畫
|
2011
|
小真的六度波羅密
|
康進和
|
|
2011
|
是誰偷了我的便便
|
張淑滿
|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
|
2011
|
熟男
|
蔡至維
|
|
2012
|
餓男專賣電
|
黃鴻志
|
豆油瓶影像動畫
|
2012
|
禮物
|
謝文明
|
|
2013
|
寂寞碼頭
|
史明輝
|
紅色外星人工作室
|
2013
|
幸福路上
|
宋欣穎
|
|
2013
|
我們都是蒙娜麗莎
|
邱禹鳳
|
|
2013
|
夢遊動物園
|
華文慶
|
共玩創作
|
2013
|
大國民
|
吳德淳
|
春天影像
|
2014
|
荒城之月
|
吳德淳
|
春天影像
|
2014
|
搖滾搖籃曲
|
陳明和
|
|
2014
|
大戲院小故事
|
余為政
|
|
2014
|
湖中島
|
石昌杰
|
|
2014
|
神豬的願望
|
林皇耀
|
|
2014
|
七點半的太空人
|
王尉修
|
大貓工作室
|
2014
|
蠱
|
黃士銘
|
兔將創意影業
|
2015
|
阿母的老照片
|
馬匡霈
|
|
2015
|
紅鞋
|
陳家瑩
|
|
2015
|
寶島微塵
|
邱禹鳳
|
|
2015
|
暖冬
|
紀柏舟
|
|
2015
|
國寶神獸闖天關
|
劉育樹
|
兔將創意影業/金奇映畫
|
2015
|
捕蝶人
|
陳旻昱
|
木田工場
|
2015
|
大嬸與狼
|
王威人、蔡旭晟
|
|
2015
|
青菜好好吃
|
張淑滿
|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
|
2016
|
暗河
|
吳德淳
|
春天影像
|
2016
|
巴特
|
黃勻弦
|
旋轉犀牛工作室
|
2016
|
撞擊測試
|
薛佑廷
|
|
2016
|
阿雄與悉達多
|
康進和
|
|
2016
|
缺乏名字的場所
|
徐國峰
|
|
2016
|
白色隧道
|
簡嵐淇、張晉維
|
|
2016
|
阿尼馬玩動畫
|
張淑滿
|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
|
如同學生作品,表列中的台灣獨立製片動畫有許多在國際影展上得到相當大的肯定,例如蔡旭晟導演的《櫻時》獲得2013年東京國際動畫展的東京動畫賞,其他獲獎、入圍的影片、獎項相當多,無法一一陳述。獨立動畫短片作品中,少數如由首映創意、肯特動畫、豆油瓶影像動畫、大貓工作室、紅色外星人工作室等公司製作的動畫有做為測試與發展為商業作品的意圖外,大都以藝術創作導向為主,較特別的是宋欣穎導演的《幸福路上》在獲得金馬創投後發展為長片計畫,目前正在進行。其他藝術導向的獨立動畫製作,包含所有學生製作的作品媒材非常多樣,從手繪、剪切(Cut-out)、停格、沙動畫、油彩,到2D和3D電腦方式製作都有,但大都仍強調敘事和影像美學,而在媒材上創新,不以敘事為主,真正意義上的「實驗動畫」非常稀缺。
動畫展演:由集中到獨立分散
當動畫藝術被視為文化的一環,藝術家的資源主要來自政府的補助,這個部分在世界各國大都相同,差別只在於補助的方式跟多寡。在台灣,主要的補助來源是文化部的短片輔導金和國藝會的常態補助,補助上限分別是150萬和50萬,獨立短片製作常只有一位或幾位工作者,而且製作方式根據媒材不同所需預算也極不同,很難說是否足夠,整體來說,對動畫藝術家,特別是初出校園的創作者而言是極大的鼓勵,又因名額不多,競爭也相當激烈。
影展或其他形式展演,是獨立製作短片發表映演的正式管道,雖然近年在網路平台也讓獨立製作短片的流通更廣泛,但通常獨立製片導演為保留能在影展參賽得獎的資格,會根據影展規則,不在網路上播放完整影片。國內外各類影展與展演,對學生作者以及獨立製片藝術家而言,是一個舞台,也是繼續創作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畢竟情感表達的藝術創作是希望的到共鳴與迴響的。
「台灣國際動畫影展」曾從2003年起由國家電影資料館主辦,連續幾年都造成熱烈參與,也對當時動畫圈的樂觀氛圍有推波助瀾之效,2008年因各種因素突然無預警停辦,讓國內學生與獨立製片藝術家頓失在地的舞台和與國際觀摩交流機會。
從2009年起,台灣藝術大學石昌杰老師和原本台灣國際動畫影展策展人陳怡菁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策畫推出「魔幻動畫展」,配合台北數位藝術節李國鼎(KT)科藝獎的舉辦,除了在數位動畫類給予獎項之外,也透過引進安錫、渥太華等國際影展作品做為觀摩,並給予本地的學生與獨立製片藝術家一個展演的舞台。2012年開始,石昌杰老師有鑑於在交流過程觀察到中國大陸動畫迅速發展的情形,策畫華人動畫單元,正式引進中國獨立製片動畫藝術家和優質學生作品。2011年,台北藝術大學隨著動畫系成立,開始舉辦「關渡動畫節」,規模逐漸擴大。2012年,以在台南地區大專院校動畫相關科系任教的教師為主,基於類似的觀摩交流與在地舞台的理念,也發起「動畫十三」影展,之後與歷史較久的南方影展合作,成為觀摩節目單元。2015年起,在台中市政府全力支持下,開始舉辦「台中國際動畫影展」,預算與規模都近於當年的「台灣國際動畫影展」,加上台北電影節和高雄電影節都設有動畫單元,還有民間團體舉辦的「城市游牧影展」等等,台灣各地都有動畫影展舉辦,但是就如同台灣動畫產官學之間的整合薄弱,各個影展之間資源分散亦相對獨立,以目前較具規模的兩個動畫影展來說,「關渡動畫節」雖然不乏校際交流,並持續舉辦國內產業講座,但是因為地緣之故,仍然偏向學院派的校園活動;「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經費與規模較大,但距離產業聚落較遠,未來各影展間若能整合,並巡迴其他城市,與學校、產業界作更多合作與連結,應能發揮更大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