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政治與人權爭議對迪士尼的影響


文 / 何芸瑄



前言

2020年年初,迪士尼即將上映真人版公主電影花木蘭,造成民眾大量議論,除了本身少了動畫花木蘭的經典角色--木須龍、李翔,增加了許多原創角色以外,並且不會以歌舞片形式,而是以正劇方式呈現電影;但最大的爭議來自飾演花木蘭的劉亦菲在微博轉發中國人民日報的一篇圖文,並寫道:「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這是香港的恥辱(I support Hong Kong police. You can beat me now. What a shame for Hong Kong)。」支持香港警察的內容引發熱議,被眾多網友認為此舉是織成香港警察暴力行徑,因此在推特發起「#BoycottMulan#抵制花木蘭)」的活動。但在中國方面,網友們極力支持劉亦菲的舉動,也認為會因為她而去觀賞花木蘭》。


同樣的事件在各地或者不同群體都有不同的想法,重要的是迪士尼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這些事件中它的利益是增或減?這些爭議事件對於迪士尼的聲譽又有什麼影響?本文會以過去迪士尼所發生的爭議事件進行解析。




歷史與真實

在迪士尼電影中有許多是根據歷史事件或格林童話改編的,其中風中情緣則是根據十七世紀維吉尼亞印地安人酋長包華頓的小女兒寶嘉康蒂進行改編。歷史學家從英國軍人莊邁斯的敘述推測她大約生於1595年,在當時搭救莊邁斯時只是個12歲小女孩,與電影中年約18歲、身材姣好、長髮飄逸的少女不符。電影裡寶嘉康蒂和莊邁斯苦命鴛鴦式的戀情根本沒有發生,但在迪士尼的版本中,寶嘉康蒂被整個重新改寫,除了名字沒有更換,幾乎看不出歷史的影子。最大的爭議點在於故事中有過度美化英國殖民的歷史,在真正的歷史中,英國人與印第安人衝突不斷,也因此許多人對於其美化歷史而感到不滿,雖然寶嘉康蒂因其以印地安人形象被認為是迪士尼公主的一大進步,但過度美化殖民歷史仍是此部電影的爭議。


除了風中情緣之外,更早以前的種族爭議是南方之歌》。
南方之歌1946年上映,原作為喬爾錢德勒哈里斯於1879年所寫的《雷摩大叔》,被認為是當時迪士尼的一大傑作,那時期迪士尼的真人結合動畫影片幾乎都是以短片形式播出,而南方之歌》是迪士尼第一次上映真人結合動畫的劇情長片。形式是前所未有的成功,但爭議在當時也是前所未有的大。當時動畫部分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迪士尼樂園『飛濺山』的人物。由於作品內容有些關於當時美國農村黑人奴僕生活的描述,形容農村黑人奴僕的生活似乎慵懶自由,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嚴重不符,因此推出後在美國社會那種黑白種族情結敏感的情境下,後來迪士尼就沒有在美國發行相關影音產品,這也是迪士尼對於大眾議論的妥協。






歧視爭議

種族偏見常在電影上起爭議,而迪士尼也曾經觸碰底線。
《小姐與流氓》是迪士尼於1955年製作並發行的動畫電影,是描述狗之間的流浪、冒險與愛情的故事,也是第一部迪士尼以狗為主角的電影。其中有幾個明顯帶有種族歧視的地方,在電影中有兩隻貓塑造成奸詐狡猾的惡棍形象,他們的配音是明顯帶有亞洲口音,動作描繪上是奸詐的斜眼、兩隻貓動作一模一樣,且沒有獨立的個性,暗示他們並沒有獨立的個性,且陰險狡詐,這是隱藏在動畫電影底下,對於亞洲人的偏見。


此外,因今年度上映的真人版《阿拉丁》上映,因此原著經典動畫也被拿來重新檢視,就會發現雖然《阿拉丁》是虛構的「阿格拉巴」城市的人(原著故事中則是虛構國度「中國」),故事裡所謂的「阿格拉巴」是一個伊斯蘭國度,大部分的人都是穆斯林,與現實中的中國並沒有沒關係,但通過故事中的文化背景來看,《阿拉丁》實際上是中東的故事。迪士尼於1992年上映的電影,屬於迪士尼復興時期的電影之一,此電影在當時獲得大部分的正面評價,但仍然有部分阿拉伯種族主義對於此動畫感到不滿,動畫中最令人詬病的地方,是大部分的配音仍是由白人擔當,並且在開場曲《阿拉伯之夜》歌詞中,在上映開始是唱道「如果他們看你不順眼,就會砍掉你的耳朵」影射阿拉伯人是粗魯野蠻的民族,更引來抗議,再重新評估後,讓迪士尼罕見地於電影上映後修改歌詞。



矯枉過正的風波

在上述的介紹不難發現,有爭議的大部分都是迪士尼早期的作品,在近年來,迪士尼一直努力想要打破民眾對於迪士尼作品歧視的看法,也有發展許多值得稱讚的作品,但難免會有矯枉過正的爭議。其中真人版《小美人魚》宣布開拍,且迪士尼也公布了選角名單,其中女主角愛麗兒將由黑人女星荷莉貝利(Halle Bailey)飾演後,各界就有非常多不同的聲音。因為原本的動畫電影,愛麗兒是一頭長髮的白人少女形象,與選角不符,也因此被許多人質疑,迪士尼對於族群融合、多元文化的心態是否會毀滅童年經典。
這樣的風波引起極度的關注,我很喜歡的是初代愛麗兒配音員對於此事的回應:「我認為這個角色的精神才是真正重要的,你會怎樣將這角色的靈魂和精神帶到檯面上,而外型⋯⋯我們都得承認,我真的已經很老了,所以當我演唱〈Part of Your World〉這首歌時,如果你針對我的外表去批評,一定會影響到你感受這首歌的感覺。但如果你闔上眼睛,你還是能聽到愛麗兒的精神。」荷莉貝利的歌聲是公認的優秀,這正好與愛麗兒相符,這也是愛麗兒的精神所在,身為觀影者,比起膚色,更需要關注的是她對於愛麗兒這個角色的詮釋,包含神態、故事、性格……等等的,都能完整地將觀影者帶入故事中,並且會認為,她就是愛麗兒。



結論

在近年在迪士尼積極的用作品表達自我意識中,建立大眾對於他的新看法。在2016年中,迪士尼上映的公主系列電影《冰雪奇緣》便打破大眾對於迪士尼公主系列電影的看法,它是第一部公主不靠王子拯救而得到幸福的故事,且在電影中,主角Elsa也並沒有與任何王子談戀愛,讓大眾看到了迪士尼打破慣例以及成見的決心,更是在2016年的《動物方城市》中,以大量的隱和暗示中描述現代社會的亂象,運用各種動物角色來暗各個種族,並且以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來敘述人類的刻板印象,認為肉食動物危險且殘暴、草食動物無害善良,從劇情的推移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全部如此。在主角身世與職業上,迪士尼也精細的雕刻過:身為兔子的主角夢想是當警察,但其他人總會嘲笑或驚恐地勸說,沒有兔子當警察,兔子都是農夫,但衝勁十足的主角一點也不認為自己不能成功且不會輕言放棄,畢竟她為了這個夢想付出了許多努力。但是到了她所分派的警察局,她才發現歧視無所不在!上司會因為她的兔子身分而不願意給她重大的緝毒任務,而只願意發派她最簡單的「開交通罰單」的工作,這是以暗的方式來表達觀念的歧視。另外,其實也從兩位主角(兔子—茱蒂、狐狸—尼克)對於生活的看法有隱晦的刻劃,身為肉食動物的尼克其實只想和平的和大家共處與生活,但因為周圍的人對於他身分而不友善及霸凌,導致他對於生活失望,開始凡事得過且過;而茱蒂剛好呈現對比,身為草食動物的她充滿衝勁,她認為自己的夢想才剛正要實現。他們是獵食者和獵物的關係,因為他們的身分必須做特定的行為,當眾人都認為他們應該做怎樣的行為,造成「比馬龍效應」,便會產生刻板印象的輪迴。


整體而言,《動物方城市》是迪士尼近年來打破歧視標籤的佳作,他們透過作品來表達對於社會現象的批判,從早期的作品製造種族對立,到近代對於社會現象的批判,都是迪士尼對於大眾對於他們作品爭議的回應,他們會選擇積極修正作品概念與要表達的理念,當然,偶爾也是會有大眾無法認同的理念,像是《海底總動員2》疑似出現女同性戀而引發部分論戰,部份人認為這是人權的展現,透過動畫來融合多元文化思想,也有部分人認為沒有必要在兒童觀賞的動畫電影中映射這樣的內容。但我認為不論如何,迪士尼都展現了與早期不同的觀念以及對於大眾議論的處理方式,其實也是一種他們用作品回應大眾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