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吉浦康裕

出生於北海道 198043日,是一位日本的編劇、導演、監督。2004年從九州藝術工科大學藝術工學專業畢業。大學時代便開始從事個人的動畫創作,較為人熟知的作品為2008年《夏娃的時間》及2013年《顛倒的帕特碼》。
以下列出他的主要作品 (取自維基百科)
        竜巻を追って (小說,1991)
        我的機器人Nari / 我ハ機ナリ/ Noisy Birth (2000)
        德瑪娜說少女/ Kikumana (2001)
        水之語 (2002)
        蒼之繭/記憶裂痕 (2005)
        夏娃的時間 (2008-2009)
        顛倒的帕特瑪 (2013)
        アルモニHARMONIE/阿茹茉妮 (2014)

吉浦康裕容易讓人與新海城一起聯想,因為兩位導演都是以獨立製作完成作品起家。在大學時期,吉浦康裕創作了三部動畫:《我的機器人Nari(2000)、《德瑪娜說少女》(2001)和《水之語》(2002)在《德瑪娜說少女》獲得了第14屆「CG動畫片競賽」藝術獎、《數字運動場》的伊藤有壹獎等獎等獎項後,便創立了個人工作室──六花(スタジオ リッカ)

以下以吉浦康裕個人創作的作品為主,做整體概括性的分析,不一一詳加說明作品的內容,欲知劇情/詳解請另查或觀賞正片。分析可能有誤,懇請指教。

吉浦康裕的創作方式都是以3D建模製造2D質感,初期的作品可能因技術的關係,人物的線條較生硬,到後期便有了改善。在《我的機器人Nari》裡運用了少量的2D人物繪製、3D建模和攝影實拍,搭上具節奏的音樂配合畫面的急促切換,以感覺較具實驗性的方式完成。
在他的作品裡,經常會看到關於先進的科技、未來等元素,偏向SF科幻類、半架空的故事。第一部作品《我的機器人Nari》中,在動畫開頭以精子、與生產、分娩有關的字詞,表示「誕生」,從片名得知可能是關於機器人的誕生,雖然沒有明確說明當時的社會背景,但可以知道是有某種先進的科技。整部片運用音樂的節奏、畫面製造一種緊張的氣氛,個人來看當時設定的處境是偏向負面的、可能糟糕到讓人想逃跑的;影片的後半部,人的瞳孔上打著 ”Is This a Trance”「這是虛幻嗎?」,而在片尾女子拿下口罩,口罩內面的字寫著:「這不是虛幻」,說明目前出現在影片裡的情況正是現實。
吉浦康裕對機器人題材上的創作可以說非常執著,一直延續到2014的《阿茹茉妮》都還能見得到。2002年的《水之語》以及2008年以《水之語》為基模創作的《夏娃的時間》,背景設定上便是機器人普及的時代。
《水之語》的故事發生在一間咖啡廳,作者利用每一桌客人不同的談天內容拼貼出整個故事脈絡,並導向故事想傳達的主旨:在紛擾的言語中,那些你聽過的、個人的看法、觀點、發生過的一些事,可能舉無輕重,就像在水中激起的泡泡一般;但真正有力量的言語,在講過後還是會留存下來。這是對於《水之語》中主角面對到的問題而表現出的意涵,當然還有其他,如機器人延伸出情感探討的部分,吉浦康裕則留在《夏娃的時間》裡更進一步述說。

吉浦康裕的故事常在一個有議題的背景裡,角色的故事形成另一種議題;故事通常不會給一個太明確解決事情的結尾,後續的發展留給觀眾自由想像。他的作品給我的感覺,主要在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關係、面對相似卻又不同的人事物間的關係,以及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對人類的影響。
在《蒼之繭》裡,故事發生在未來人類移民到月球的時代,人的關係從「記錄」中連結。除了背景本身關係到環境議題,另一方面講述對於追求那些「不想改變的東西」─記錄─的意義。在片中主角的朋友說:「在目前找到的記錄中 (過去人類在地球上的紀錄),有沒有到現在都還一直存在的?」尋找「記錄」的過程,有的人對現實絕望,希望那些失去的事物是不曾擁有的;因為既然不曾擁有,就不會「失去」。影片裡,主角自己去證實真假、尋找連結。而《夏娃的時間》主軸則是機器人與人類、甚至機器人與機器人情感間的關係。
《顛倒的帕特瑪》故事設定亦是在人類科技發展極盛後造成影響的未來,對於與自己相異的族群產生的恐懼、排斥或自我優越感便是另一個故事核心。而《阿茹茉妮》則在片頭破題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小世界,透過人之間的共通點連結。」說明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共通點,借由這個共通點 (哪怕是很小的、甚至是誤會)來搭起橋樑。

早期的作品,吉浦康裕常運用大量的搖鏡。可能因為利用3D製作的緣故,在換場的時候很常利用鏡頭的遠近帶場,會突然地拉遠、拉近,讓攝影機穿梭在許多物體間,像拿著攝影機帶觀眾去看一樣。《蒼之繭》裡則運用主角操作的機台介面來帶換鏡。他也常將鏡頭轉入第一人稱視角;在一種觀察的鏡頭時,畫面通常不會完全的定住,會有一點小晃,就像人在看一個物體時,頭部可能不會完全的定住。到2008年開始團體製作後,如《夏娃的時間》,整體看來雖然是以2D為主,但還是能看到這類鏡頭的運用。
吉浦康裕導演的作品風格在團體製作後開始偏向商業化,個人的工作著重在原作、腳本和導演上,讓茶山隆介擔任《夏娃的時間》的人物設定,和《顛倒的帕特瑪》、《阿茹茉妮》的角色原案。到2014的最新作品《阿茹茉妮》,雖然故事發生的時空只是像現在的普通高中,他仍將機器人(也有人說是人偶)放入故事的軸心──女主角的夢境中,並在夢境裡也產生了兩種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對我來說是個非常一直線的創作者。在他的作品中經常藏著許多細節,是讓人值得多看幾遍的。

以下表格整理,將作品要探討的主題概略分成兩個方向:時空背景的設定、人與人的關係個別是哪種類型。
(1:吉浦康裕作品分析)

技術/風格
作品
年分
長度
時空背景設定
人與人的關係
個人製作
3D建模套2D質感 / 個人風格強烈。
我的機器人Nari
2000
2 min
機器人存在。
不明。可能機器人與人類。
德瑪娜說少女
2001
6 min
少女自我意識內或有科技的社會。
個人與社會。
水之語
2002
9 min
機器人普及
機器人與人類。
蒼之繭
2005
23 min
地球遭汙染,人類移居月球。
月球上的人類和過去地球上的人類。
團體製作
2D視覺+製作為主,3D輔助 /
風格偏商業大眾。
夏娃的時間
2008
106 min
機器人普及
機器人與人類。
顛倒的帕特瑪
2013
98 min
科技極盛造成問題的未來。
不同族群間或不同個體間。
HARMONIE阿茹茉妮
2014
25 min
現代。
不同族群間或不同個體間。

註:《夏娃的時間》長度分成6集,1集大約15分鐘,在20103月重新編輯為電影版上映。(取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3.         http://www.douban.com/ 豆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