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尋求突破與轉變:2017華語動畫電影觀察(原載於《FA電影欣賞》2017秋冬季合刊號)

文/張晏榕



2017年華語動畫的發展在兩岸三地各有不同。大致上,中國大陸動畫電影市場在這幾年量的擴張後,似乎正在平穩中進行質變,臺灣動畫電影則是再一次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醞釀過程,香港在動畫角色「麥兜」之後似並無後繼。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中國或臺灣,部份作品在創作面的內容和形式上嘗試突破,重新找尋在市場上的定位,甚至在產製和發行上試圖走向國際。這些嘗試和尋找,很可能牽動未來數年的華語動畫發展方向與市場狀況。



年度焦點——中國
《大世界》《大護法》寫實、奇幻,手法各異

在內容和形式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有入圍2017年金馬獎的兩部動畫長片:《大世界》和《大護法》。劉健導演的《大世界》是一部社會寫實的黑色喜劇,故事起始於主角為了讓整形失敗的女友到韓國再一次整形而搶劫了黑道頭子100萬元,這樣荒謬的事件引發了一連串主角周遭人物對這一只裝有鉅款提袋的搶奪,反映出社會底層的工人、小混混、黑社會匪徒、殺手、職業婦女、懷才不遇的發明家等各種人物的貪婪與夢想。影片製作上應該使用了大量的實拍影片轉描(Rotoscoping)繪製以及破敗城市郊區的場景參考。其實這部影片並沒有特別以動畫製作的理由,應該是導演的選擇,影片視覺風格算不上特別,聲音錄製甚至有些明顯瑕疵,但可能因為是內容題材非常特殊的中國動畫長片,入圍了2017年2月份舉辦的「柏林影展」,但又因為並未取得官方海外播映的許可,而被迫在6月份的「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撤下,但後續應該已經與官方達成共識,年底參加金馬獎是明證。

不思凡執導的《大護法》是一部奇幻架空世界的冒險旅程,主角是奕衛國的大護法,為尋找失蹤的王子進入一個神祕的村鎮,鎮裡許多似人非人的詭異「花生人」都在一個假扮神仙的人類控制下,主角在找到王子並試圖離開小鎮的過程逐步發現了小鎮的秘密,王子與鎮中人的牽連也讓一幕幕的戰鬥展開。由於許多戰鬥場面相當暴力血腥,本片也是第一部在中國自主分級為PG-13的動畫長片,故事內容引來各方的讚譽和不同的解讀,特別是小鎮裡高壓統治的政治社會隱喻,最終8000萬人民幣以上的票房也可以確定未來應該還有續集。影片的世界觀和角色設定非常奇異,且未出現如《大魚海棠》般故事邏輯與情感的瑕疵,片中出現的許多導演的「惡趣味」也讓這部影片有濃濃的「作者感」。

年度焦點——台灣
《小貓巴克里》電視IP搬上大銀幕
《幸福路上》重溫台灣30年時代記憶

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的還有一部台灣製作,邱立偉導演的《小貓巴克里》,應該台灣第一部從電視動畫IP搬上大銀幕院線的動畫長片,本片是以兒童為目標觀眾的冒險旅程,故事是人類主角誤入動物世界,並認識了小貓巴克里和其他夥伴,發現所有動物被假扮大法師的人類控制,主角和巴克里努力揭開騙局並找到回家的路。導演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構思這部動畫的故事雛形,以對兒童說故事的影像敘事風格,傳達對動物和自然的愛護之情,許多場景設定則參考了工作室所在地的台南,視覺風格精美且富在地風貌。

台灣另一部即將上映的動畫長片《幸福路上》是今年金馬影展閉幕片,導演宋欣穎從獲得2013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的同名動畫短片發展長片,長片拍攝案更曾獲2013年「金馬創投會議」百萬首獎。以一句「你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了嗎?」為故事前提,希望用影片讓觀眾跟著主角的成長,重溫台灣過去三十多年的各種時代記憶,令人期待。

《小貓巴克里》與《幸福路上》很有可能只是本土自製動畫片浪潮的前兆,未來還有多部將上映、製作中的動畫長片,包含黃瀛洲與紀敦智導演、「乾坤一擊工作室」製作的《重甲機神》,王世偉導演、「原金公司」製作的《妖怪森林》、劉育樹導演、兩岸動畫公司合力製作發行的《所羅的夢境之門》,還有更多動畫電影長片企劃在前期製作,或是持續尋找資金當中,如麥人杰導演、「摩樹創意公司」製作的《鐵男孩》,呂文忠導演、「飛兒動畫」製作的《精工小子》,「雷亞遊戲」與香港、日本公司合製的《聚爆:第零日》等等,以目前能見到的視覺影像都相當精緻,內容亦多元。台灣動畫製作能量不小,也多有導演懷抱電影夢,期待未來幾年這些動畫電影能突破資金與製作、宣傳與發行上的各種困難,在市場上找到一席之地。

華語動畫產業概觀
中國動畫產量狂飆後面臨重整
觀影文化特殊,市場評估不易

中國華語動畫長片市場近兩年維持在13億人民幣左右票房總量,以上映的數量而言則在2014下半年開始激增,在2015年和2016年達到高峰,在這兩年院線上映的三百多部華語電影長片中動畫數量都將近40部,2017年應該可以確定不到30部。但是經過這幾年在製作數量上狂飆之後,目前可說是在市場機制的運作下,開始了汰弱留強的自然調節,然而中國大陸觀眾的觀影文化相當特殊,所謂的市場力「強弱」必須重新定義,這部份容後再敘。

2015年 中國動畫片《大聖歸來》創造了驚人的近10億人民幣票房,一度使人認為往後每年動畫電影迭創新高的票房將成常態,但這樣的情況並未出現。2016年據稱醞釀十二年的賣力奇幻大作《大魚海棠》在視覺和影像細節上的確無可挑剔,但是動畫故事虛構世界觀的不合理和敘事邏輯與情感的各種漏洞[1]使得這部影片飽受批評,角色和場景設計也多處有宮崎駿《神隱少女》的影子。然而,各種批評所造成的話題性卻也使這部影片的票房衝上5億人民幣,這也是據傳中國電影市場的怪象之一,影片若意外形成話題,大量群眾會以好奇的心態進戲院觀影,使影片票房一飛沖天[2]。這個怪現象反應的是,在中國,市場力「強弱」的問題,攸關的並不只是影片劇情、製作品質、行銷宣傳和映演通路等一般在世界各國上映電影時所考慮的情形,群眾獵奇般的特殊觀影行為,使得原本就不易掌握的電影票房更加難以預料。

兒少內容與IP仍是2017年中國動畫作品主力與重要資源

綜觀2017年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動畫電影,目標觀眾仍然是以兒少為主。近幾年3D電腦動畫「熊出沒」系列逐漸取代早年的平面動畫「喜羊羊」系列,成為動畫電影賣座保證,今年《熊出沒之奇幻空間》達到5億以上人民幣票房,應該會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上賣座冠軍,預計未來每年仍會以賀歲片形式推出,內容上仍以兒童易懂的「奪寶」、「正邪之爭」為主。此外,也有不少如「喜羊羊」一樣由原本電視或遊戲IP[3]以長片電影內容發行,但市場反應不一,成功的有如《十萬個冷笑話2》和《賽爾號大電影6:聖者無敵》,還有以源自韓國的IP「倒霉熊」(或稱「呆呆熊」)為主角的長片,都有上億人民幣票房;其他如《豬豬俠之英雄豬少年》和《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還有以日本著名特攝影片角色「超人力霸王」(Ultraman Series)(目前正式譯名為「奧特曼英雄」,台灣則諧趣地稱為「鹹蛋超人」)製作的《鋼鐵飛龍之再見奧特曼》票房則落在獲利邊緣[4]的4000多萬人民幣;其他如《功夫小兔俠》、《蛋計劃》、《逗逗迪迪之美夢年年》則只有100多萬人民幣或更低,應該絕無回本可能,但畢竟對製作商與發行商而言,已有群眾基礎的IP仍然有較大的票房獲利可能,也有操作成功的案例,而且電影長片的推出能讓已有的IP更具聲勢與知名度,在其他商業授權上的獲利或能彌補一些製作費用與票房之間的落差, 相信未來也還會持續有其他電視、遊戲等IP會搬上大銀幕。

其他以兒童為目標觀眾,角色可愛的奇幻冒險故事有《昆塔:反轉星球》、《玩偶奇兵》、《我的爸爸是國王》、《螢火奇兵》,還有內容是以日式戰隊形態對抗惡人的的《超能龍奇俠》,其中在十月推出的《昆塔:反轉星球》有較佳的票房與評價;以中國歷史為背景或傳統故事改編的有《阿唐奇遇》,取材漢代的《豆福傳》和改編封神演義的《牧野傳奇》,票房都不能算成功,其中,《阿唐奇遇》是製作公司「追光動畫」繼前一年的《小門神》再度推出的古裝背景3D電腦動畫長片;而以童話故事或寓言改編的有 《三隻小豬2》和《辛巴達與美人魚公主》,以及故事源自狐假虎威,而繪製風格類似迪士尼《獅子王》的《真假森林王》。此外,還有改編自劉先平兒童探險文學作品《大熊貓傳奇》和台灣宏廣公司多年前的企畫,今年終於由湖南瀟湘電影集團製作完成的《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票房亦都不佳。許多本地製作的影片在戲院上映時間大都只有數天到2周以內,先且不論敘事與製作的問題,在知名度不足也無足夠資金宣傳情形下,常在無聲無息之中下檔,這是兩岸電影映演的類似狀況。

展望
嘗試開拓國際市場
更多元的內容與形式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一部在中國製作,並試圖走向國際商業市場的動畫長片《媽媽咪鴨》(Duck Duck Goose),2018年將在全球同步發行,由「原力動畫」製作,本片的英國籍導演Chris Jenkins曾參與包含迪士尼《小美人魚》(1989)、《獅子王》(1994)等多部動畫製作,發行商則是華裔商人唐偉(Donald Tang)所創立的美國公司「Tang Media Partners (下稱TMP),TMP在2017年甫併購美國近年竄起的發行商「Open Road Film[5],是當前娛樂產業潮流中,包含萬達、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資金與影響力持續進入好萊塢的例子之一。相當有趣的是,《媽媽咪鴨》與迪士尼在2000年推出的《恐龍》(Dinasour)劇情結構類似,都是群體的遷徙和群體中獨特的主角,但故事最後結局和傳達的意涵則南轅北轍。《恐龍》不脫美式英雄主義,主角憑藉個人的勇氣和能力,還有對弱者的同情與責任,除了戰勝困境,也贏得眾人的擁戴與領導地位;而《媽媽咪鴨》的主角在故事最後為自己的離隊認錯道歉,並願意與愛慕自己的女主角組成家庭,回歸團體,傳達一種與西式個人英雄截然不同的集體主義價值。

由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成長趨緩,應該陸續還有華語動畫電影嘗試開拓海外,但依目前全球動畫製作和特效電影大者愈大的趨勢來看,海外市場接受情形並不樂觀,但華語動畫在內容和形式上逐漸趨向精緻,且有越來越多兒少觀眾導向以外的作品應該可以期待。台灣動畫的創意充沛,但限於市場規模、資金取得和映演發行系統的種種限制,與中國或是其他國家公司合力製作發行應該是不得不然的走向。




[1] 余紫詠(2016)。《大魚海棠》:多重矛盾建構下的華美情懷。《電影藝術》2016年第6期。
[2]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系薛燕平老師和安徽師範大學動畫系余紫詠老師都曾提過這種奇特的現象。
[3] 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簡稱,近年極被兩岸娛樂圈在商業操作上重視,可以說是專利與商標等在傳統工商業保障權利方式在娛樂產業的模式,指的主要是著作權,如常見的角色授權,也可以是故事,或更抽象的概念等。
[4] 根據薛燕平《蟬噪林愈靜:21世紀中國動話訪談錄》書中,〈影院知識掃盲帖 – 郭曉平訪談〉一文中計算,製作方可以分配到票房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動畫製作預算1000萬左右估算,加上宣傳預算,4000萬是大致的獲利門檻。「麥兜」前兩部電影導演袁建滔在2017/9/12「產業小聚:從本土到國際-原創動畫IP如何走進商業市場,邁向國際大舞台」演講中亦是如此估算。
[5] Open Road Film為201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驚爆焦點》(Spotlight)的發行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