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美學與歷史論述
動畫影片:《風之谷》
迎向美好未來--今日戰鬥為爭取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顏應蓮
動畫影片介紹:《風之谷》
一、 前言
《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是由動畫導演宮崎駿所繪製的日本漫畫作品,連載於《Animage》雜誌,持續連載12年之久,一直覺得風之谷真的太震撼了!漫畫真的是神作啊!電影都只是冰山一角,至1994年結束。在刊載中曾經因為動畫製作而休載。該漫畫以針筆素描來繪製,畫風樸素自然,有別於其他日本漫畫。單行本全7卷,2008年發行量超過1200萬本。於1984年3月11日改編成同名電影。宮崎駿擔任影片的導演,島本須美、納穀悟朗和松田洋治連袂獻聲。中國大陸曾於1992年引進並由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該片,當時的譯名為《風谷少女》。
改編原著:內容改編自宮崎駿風之谷連載的同名漫畫作品。票房:
約14.8億日圓 影片長度: 116分鐘,於1984年3月11日上映的動畫電影。《風之谷》是由日本動畫工作室Topcraft製作、宫崎骏執導。劇情是描述在一個過去古文明曾遭受到毀滅的末世界中,一位叫做「娜烏西卡」少女的冒險故事。影片講述千年前世界的產業文明達致巔峰後,經歷一場稱為“火之七日”的戰爭而毀於一旦。世界被一種由菌類構成,名叫腐海的新生態體系所掩蓋,只有巨型昆蟲能夠適應其中,而人類們生活在僅存的小面積土地上,在面對巨型昆蟲和會釋放瘴氣的腐海森林包圍威脅下積極求存的故事。
二、 劇情介紹:
「風之谷」是一個靠海的小王國,因為海風的庇護不被腐海森林的孢子侵入而得以保持原貌。小王國的公主娜烏西卡是一位善良、聰明及勇敢的16歲女孩,擅於駕馭噴氣式滑翔翼,能知道風及御風,還擁有和王蟲溝通的能力。一架搭載著千年前火之七日戰爭中,毀滅大地一切的生化武器「巨神兵」的多魯美奇亞運輸機不幸墜毀於風之谷,之後風之谷和娜烏西卡捲入了爭奪巨神兵的戰爭旋渦中。
千年後,世界的產業文明曾發展至巔峰,但經歷一場被稱為「火之七日」(火の七日間)的戰爭後,原有的文明毀於一旦。之後世界被一種由菌類構成,名叫「腐海」:(腐海)的新生態體系所掩蓋。然而腐海只有變種的巨型昆蟲能夠適應其中,人類僅能生活在剩餘的小面積土地上,面對巨型昆蟲和會釋放瘴氣的腐海森林包圍威脅下積極求存。
某一天,一架來自多魯美奇亞(トルメキア)王國,裡頭載著從培吉特市(ペジテ市)所挖掘出過去在火之七日戰爭中,毀滅一切的兵器「巨神兵」之運輸機,遭受大批巨型昆蟲攻擊,不幸墜毀於風之谷。之後該王國的第四王女庫夏娜(クシャナ)為了搶回「巨神兵」,派出軍隊入侵風之谷。多魯美奇亞軍隊在庫夏娜的指揮下,佔領了風之谷,之後將「巨神兵」放在風之谷內進行復活工程,並把娜烏西卡等風之谷其他人作為人質送上軍機載走。
在飛行途中,多魯美奇亞軍機遭受來自培吉特的少年阿斯貝魯(アスベル)所操作之戰機攻擊,混亂中多架多魯美奇亞軍機皆受墜毀,只有娜烏西卡及庫夏娜等一些人駕駛飛行砲艇逃出,降落至腐海森林裡的湖旁。
之後娜烏西卡為了幫助也同樣來到腐海裡頭,遭受大量昆蟲追擊的阿斯貝魯逃脫,而一同沉落到腐海的地底處。在地底裡,娜烏西卡與阿斯貝魯隨後發現到腐海會將污染大地給淨化的秘密,雖然在過程中會產生劇毒的瘴氣,但被淨化後的腐海地底有著乾淨的空氣和水源,而巨大的王蟲則是守護腐海的生物。
回到地面上的娜烏西卡與阿斯貝魯,意外得知培吉特市市長,打算拿小王蟲來誘使王蟲群攻擊風之谷,要在混亂之際從多魯美奇亞人手中搶回「巨神兵」。之後娜烏西卡解救了小王蟲後,想以自身為盾,來制止憤怒衝來的王蟲群。遭王蟲群衝撞而犧牲死去的娜烏西卡,隨後被冷靜下來的王蟲群以特殊能力給救活。復活後的娜烏西卡,在晨曦金色陽光下站立於王蟲群的觸鬚上,而她身上沾著王蟲藍色血液的衣裳,讓她以風之谷過去古老傳說「藍衣人將降臨在金色的草原,並引導人們且帶來希望」的形象現身於大家面前。
宮崎駿(日語:宮﨑駿/みやざき はやお Miyazaki Hayao,1941年1月5日-)是日本動畫師、動畫導演、及漫畫家。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宮崎駿的,一種是不認識宮崎駿的。畢業於杉並區立永福小學校、杉並區立大宮中學校、東京都立豐多摩高等學校(日語:東京都立豊多摩高等学校)及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大學畢業後踏入動畫製作工作,日後成為日本知名動畫廠吉卜力工作室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執導過11部長篇動畫電影,多次宣布退休,2013年9月時是第7次宣布退休,2016年再度復出。 “我還不能死,還有活兒沒幹完。”滿頭白髮的宮崎駿,已經78歲了。儘管他擔憂自己的身體,卻還是一次次復出。他說“就算會死在中途,也要繼續做下去。宮崎駿是現任吉卜力工作室董事、德間紀念動畫文化財團(日語:徳間記念アニメーション文化財団)理事長、三鷹市立動畫美術館館長。目前在埼玉縣所澤市居住。
國籍
|
|
出生
|
|
職業
|
|
配偶
|
太田朱美(1965年結婚)
|
兒女
|
|
父母
|
宮崎勝次(父)
|
代表作品
|
|
個人英雄榜
|
·
1994年:日本漫畫家協會獎(Japan Manga Artists' Association Award)
·
1998年:第26屆安妮獎:生涯貢獻獎、山路文子文化獎、淀川長治獎
·
2002年:朝日獎、法國國家功勞獎、巴黎市勳章、商業週刊亞洲之星(創新部門)、第30回安妮獎:導演獎.劇本獎
·
2003年:埼玉縣榮譽市民、《時代》雜誌亞洲版評列為「亞洲英雄人物20人」之一
·
2006年:《時代》雜誌亞洲版評列「60年間的亞洲英雄人物」之一
·
2007年: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25名
·
2008年:小金井市榮譽市民
·
2009年:第二屆柏克萊日本獎、雜誌《Fast Company》評列為「商業界裡最具創意的100人」第31名
·
2010年:三鷹市榮譽市民
·
2012年:日本「文化功勞者」稱號
·
2014年:第41屆安妮獎:最佳編劇、 第87屆奧斯卡榮譽獎項「主席獎」(Governors Awards)
|
四、 影響與評價
結局內容方面,原先宮崎駿計畫要讓娜烏西卡,在面臨眾多大群王蟲時的那一幕,就結束劃下句點,之後高畑勳及鈴木敏夫另提出「讓娜烏西卡被迎向而來的大群王蟲給弄傷身亡,成為事後人們心中留下的傳奇」以及「讓娜烏西卡雖然被王蟲給弄傷身亡,但死後又再度復活」的兩種方案。最後宮崎駿在鈴木敏夫的提議下,選擇了現今娜烏西卡死後又復活的結局。
其它放棄採用橋段:在劇情末段裡庫夏娜下令啓動巨神兵時,身上裝置的人造子宮突然開始破水,之後她便在身上衣裳沾滿鮮血的模樣,仍重新返回到戰場上。或是結尾處娜烏西卡與阿斯貝魯一同在風車上看著遠方的夕陽,這種類似青春劇風格的一幕。
五、 過程
動畫的製作是在1983年2月1日開始進行,宮崎駿也在連載漫畫至第16回時休刊,全心投入執導。在耗時一年多時間繪製5萬多張畫數後,於隔年3月2日完成,並在完工後沒多久的11日正式於戲院公開。
六、 劇本內容
宮崎駿在《風之谷》的企劃書裡,對於作品內容主旨的看法:「我將作品的重心放在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聯性上:在大自然的環繞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依存關係。」(戦いそのものを描くのではありません。人間を取りかこみ、人間が依存する自然そのものとのかかわりが、作品の重要な主題になるはずです。)。
七、 作畫
嘗試的手法上,劇中王蟲移動的畫面裡,宮崎駿採用了一種稱為「ゴムマルチ」(Gum-Multi)的技術交付給執導助手片山一良執行。該方法是將繪製王蟲軀幹的賽璐珞畫面切分成各部份,之後將各切分部份以繫帶相接,用拉動畫面配合攝影鏡頭的方式來表現出移動模樣。
影片的製作途中因人力仍不足,有在雜誌《Animage》上徵求動畫師,當時剛投入動畫界的庵野秀明,在雜誌上得知消息後,便前往東京向宮崎駿自薦。宮崎駿在看了庵野攜帶的個人作品集後,肯定了對方的能力,讓他成為團隊的一員,並將作品末段裡巨神兵發射破壞光束攻擊來襲的王蟲群段落交付給他經手處理。
八、 配音
宮崎駿在島本須美為娜烏西卡配音的要求條件是「要比起男人更有男人模樣,比起女人更有女人味道」,而她在娜烏西卡回憶起小時一幕的演出表現,也得到宮崎駿的肯定。
在一些需要特殊音效效果的場景部份,劇情裡衆角色戴著防毒面具對話的段落裡,當時是採用紙杯套上橡皮筋作成類似面具模樣的小道具,請配音人員套上來錄製出的。巨型蟲子王蟲的鳴叫聲,則是請搖滾歌手布袋寅泰用吉他所演奏出的聲音。
九、 配樂
久石讓在八個月內,完成了以合成器為中心,搭配歐洲德西馬琴與南美洲克納笛等民族樂器的印象專輯、和採用在影片配樂的原聲帶、以及額外製作出以管弦樂團演奏的交響曲版專輯以上三份成品。此期間他構想過八十種以上的樂曲,並有讓他當時四歲的女兒藤澤麻衣在影片裡娜烏西卡死而復活的段落中,詠唱該段搭配的音樂。
片尾的主題歌方面,原先一開始是計劃採用由松本隆作詞、細野清臣作曲、萩田光雄編曲、女星安田成美演唱的《風之谷的娜烏西卡》,但此歌曲內容因未能得到宮崎駿和高畑勳的青睞遭到捨棄,最後在影片結尾處是改用由久石讓創作的樂曲《鳥人》(鳥の人)。
十、 外語版本爭議
1985年的《風之谷》北美版錄影帶封面影片公司New World Pictures於1985年6月期間,在美國當地上映了《風之谷》。但當時New World Pictures,除了將片名修改成《風之戰士》(Warriors of the Wind)之外,另將影片剪輯縮短成97分鐘,其中劇中角色與場景名稱也遭替換,如娜烏西卡的名字被換成「桑德拉公主」(Princess Zandra)、阿斯貝魯則改為「米洛王子」(Prince Milo)、腐海則是「毒叢林」(Toxic Jungle)。在劇情部份New World Pictures有將一些節奏看起來「比較緩慢」的段落給刪減掉,導致當時《風之谷》英語配音人員在錄製中有難以融入劇情狀況。
到了該年12月New World Pictures發行了北美版的《風之谷》錄影帶,當時外盒上有請專人做重新繪製的封面,不過封面中出現許多劇情裡所沒有的角色,如持槍的金髮男子、骷髏造型戰士、騎乘飛馬的勇者,娜烏西卡也被繪製成身著緊身迷你裙的西洋金髮女郎風格造型。
製作群之一的高畑勳認為:此部影片帶給了觀眾過去前所未見內容,在節奏上也拿捏得相當好,整體上具備所有賣座電影應有的條件,以他個人身為這部影片製作人的立場上,他認為《風之谷》達到完美一百分的成績;但若是身為宮崎駿朋友的立場上,他希望宮崎駿應該得從這部電影開始去朝向新的境界邁進,只願意打出三十分的成績。宮崎駿的友人動畫導演押井守表示《風之谷》從不是他個人喜愛的作品,他不認同劇中娜烏西卡一方面形象太過完美、一方面又像過去的布爾什維克黨派般地隨意訴諸武力,也批評沒有對觀眾解釋清楚娜烏西卡是出於何種原因來願意做出自我犧牲的行為。
宮崎駿則自評在片尾結局的部份雖然設法想排除宗教方面的色彩,但娜烏西卡最後復活被王蟲舉起在半空的那一幕,仍讓他感覺帶有宗教意味的表現或是在塑造聖女貞德般地形象,而成為他個人相當介意的地方。另宮崎駿當時聽從鈴木敏夫的提議,將結局安排成娜烏西卡死後又再度復活的內容,也讓他事後內心不時質疑這是否為正確的抉擇。
十一、
社會現象
影片上映後,多數大眾媒體將此片視為對於維護自然、保育環境方面的象徵作品。如1985年1月8日《朝日新聞》刊登的一篇探討自然問題的文章,便引用了此作品做為例子。1988年在奈良縣舉行的「奈良絲路博覽會」(なら・シルクロード博覧会)裡,會場中展示的一段內容關於由過去地球誕生至現代公害問題影片裡,也採用了《風之谷》的一些場面。
作品裡登場的虛構飛行具方面,2003年日本新媒體藝術家八谷和彥以《Open Sky Project》為名義的專案,著手設計出劇中娜烏西卡所使用滑翔翼的仿真成品,之後依序弄出了一架名為「Möwe1/2」按原作設定二分之一比例的遙控機,以及兩架按原作一比一比例各名為「M-01」、「M-02」不具馬達的滑翔機。2014年,八谷和彥做出除了按原作一比一比例之外,且具有噴射引擎的成品「M-02J」,M-02J在2014年夏季於北海道瀧川市公開飛行,並有在2016年達到飛行70公尺高度的記錄。
十二、
個人心得發想
看完風之谷影片,我會想知道巨神兵還活著嗎?會想知道王蟲會講話嗎?很多的觀眾從小到大,看了至少一百多次的風之谷,巨神兵掃射敵人的震撼畫面,王蟲叫娜烏西卡媽媽,我也一直不懂娜烏西卡的回憶是甚麼 ? 有些不清不楚,劇情的撲朔迷離,最後又有想像不到的結局,令讀者期待,讓讀者們愛不釋手,尤其讀漫畫風之谷的讀者,大多數的讀者,都不考慮先劇透,心甘情願順著劇情發展,更是耐心的一集又一集看下去,由此可見,宮崎駿漫畫及動畫獲得的好評及認同深又廣。
宮崎駿所製作動畫影片大都涉及到人類對環境與大自然的關心、劇中女性人物寫照是堅強獨立又勇敢,反應宮崎駿對女性獨立主義的重視。宮崎駿製作動畫不單單是娛樂大眾,更是藉著動畫傳遞表達自己的思想,影片結局都是很平和舒服感覺,給日本國人能有鼓起隊歷史反思檢討的勇氣,才能迎向美好的未來。
從二十世紀至今,日本在動漫電子遊戲等文化創意領域,形成了獨特的優勢,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漫製作及輸出國,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日本動畫界的傳奇人物宮崎駿從第一部1964年創做出第一部動畫作品開始,以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在全球動漫界獨樹一幟,他因在作品中所留露出來的真摯情感以及所承載的日本民族文化背景而備受喜愛,做為亞洲藝術家,宮崎駿成為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是全球不論資深或未來從事動畫工作每位動畫家學習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