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螢火蟲之墓---人物性格與故事隱喻的反戰意識



                                                                                       文/許博淳
<故事大綱>
螢火蟲之墓的故事主要是由二個因為戰爭而變成孤兒的小孩,最後也死去的悲慘境遇,來表達反戰思想。而男主角清太一開始就是以死後的靈魂出場,表示他最後也敵不過戰爭而死去。他出生於軍人家庭,家境富裕,但因父親被召入伍,改變命運。神戶遭到轟炸時,而清太家也無法倖免,罹患心臟病的母親走避不及,被嚴重炸傷離開人間,遺留下一隻玉做的戒指,幾套和服和小額的存款。此後清太兄妹便投靠親戚---阿姨,卻因物資短缺、配給不定,被迫把母親的和服換作米糧。之後親戚阿姨卻覺得清太在家遊手好閒,殘酷地叫兄妹兩人搬到防空洞居住。
寄人籬下的情節安排,是考驗人性的最佳例證。走投無路的兩人,只好偷竊農地糧食繼續存活,貧困的處境讓節子日漸消瘦並多次暈倒在外,清太四處行乞都無所穫,只能繼續以偷竊來填飽肚子,也因而讓人格和價值觀開始扭曲。最後清太得知父親死訊同時,防空洞的節子已經神智不清,虛弱的躺在防空洞中,以石頭與彈珠為食。哥哥將買來的新鮮西瓜切開握在節子手上,換來微弱聲音說出「哥哥謝謝你」,然後也成為天使了。哥哥不顧自身安危,保護妹妹到最後一刻,是人性中最難能可貴的手足光輝。最後清太把節子的骨灰放進身旁水果糖罐中,在城市燈光間與螢火光中,結束故事,留給人們無限哀思。

<反戰情節>
反戰其實就是《螢火蟲之墓》的故事主軸,希望藉此傳達反戰思想。作者細膩刻畫出戰爭的冷酷無情與昭和時期平民百姓被迫與家人分離的痛心情節,戰火的無情在士兵以及百姓身上留下永恆不滅的傷痕,然而侵略者又何嘗好受?「那是個溫暖的時空,沒有戰爭,沒有飢餓,也沒有冷暖人情,只有點點螢火蟲映襯着節子可愛的臉。」

然而,為何反戰呢?

戰爭只會帶給人最深的傷害,那是生離死別,是看著親人在眼前離世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痛心。綜觀現今的敘利亞內戰,就能明瞭戰爭的可怕。始於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解放自由號召的內戰,成為敘利亞人民恐慌的關鍵點,敘利亞內戰是整個中東地區近代宗教戰爭的縮影,在宗教戰爭的表象之下,隱含著西方殖民時期結束後,至今未平的權力分配結構性問題。不論這場戰爭到底是為何而爭,都已經造成22萬人死亡,也代表著超過20多萬的家庭破裂。敘利亞瀰漫著哀傷與死亡的氣息,且從敘利亞戰爭也慢慢擴大至鄰近的國家,造成多人日夜處在恐慌且毫無安全感的動亂之中。

 <人物性格與評價>

(一)堅毅勇敢的清太
大家對於清太這一個角色的堅毅評價,深深同情。一個年紀輕輕的男孩,父母雙亡,還需要照顧一個小妹妹,這樣的處境令人心疼。年僅14歲的清太,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中堅強的咬緊牙關,忍著失去母親的傷痛,堅強的照顧妹妹。尤其是走投無路之下四處偷取農作物,讓妹妹不要挨餓,並在節子病死後,親手火化妹妹遺體的畫面,讓人同感悲痛。
他誓死代替媽媽守護妹妹的意志,形象鮮明。尤其是為了不讓妹妹挨餓,在美軍空襲人們紛紛逃向防空洞的時候,他竟然希望轟炸得更猛烈些,因為這樣他才能有更多時間去別人家裡偷取東西,以換取妹妹的一頓食物。相較於一般人對轟炸充滿恐懼,一個十四歲男孩所表現的勇敢,令人佩服。這樣的社會悲劇,對照中唐的社會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價願天寒」,自然希望天暖,然而這位賣炭翁是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賣炭得錢」上,所以他「心憂炭賤願天寒」,在凍得發抖的時候,一心盼望天氣更冷,艱難處境和複雜的內心活動,跟清太希望空襲轟炸猛烈,同樣催人淚下;堅強的意志,也同樣令人佩服。

(二)知福惜福的節子
在高畑勳的筆下,刻畫出一個在戰亂時期之下,天真無邪卻知福惜福的小女孩。知道寄人籬下,只要有住有吃便能感到滿足;在防空洞時,用泥巴做了丸子,將泥巴丸子當作食物吃的津津有味。在哥哥偷了農作物,被農夫發現並帶往派出所之時,一路跟到派出所門口,並難過地看著被農夫毆打的哥哥,回家的路上不斷安慰哥哥。當生命即將走入盡頭時,依然惦記著照顧著她的哥哥,用盡最後一口氣說出了「哥哥謝謝你」,才安然離去。知福惜福的性格,令人格外不捨。

(三)屈服現實的久子
遠房親戚阿姨雖短暫收留兄妹,卻也在無情戰火下轉而變得勢利。久子願意在戰亂中收留兄妹二人,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人溺己溺表現。她原本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阿姨,剛開始清太和節子寄住她家,她寧願顧全這兩位外人,而自己吃少得可憐的鍋底。然而,接到丈夫的死亡通知書之後,不得不屈服現實。遊說清太把死去母親的戒指賣了,換來幾餐能餵飽一家八口人的白米。她曾無奈地問別人,自己是否做錯了,可見是萬般無奈的抉擇。更何況在這樣少得可憐的配給,多出兩個人導致其她自己四個小孩吃不飽,即使久子再善良,也還是會先為自己孩子著想,情有可原。倘要責怪,百姓何其無辜,就該怪罪發動戰爭的人。

(四)不通人情的農夫
通過配角農夫的出現,反戰意識不斷強化。在清太偷取農作物時,被農夫逮個正著,當下農夫二話不說的捉起清太就是一陣毒打。清太大喊偷取蔬菜與作物只是為了要讓妹妹節子的病情能不再惡化。但無情的農夫,不論節子的哭喊與清太的求情,堅持將清太帶到警察局。凸顯了戰爭扭曲了人們悲天憫人的善性,在戰亂中已經人人自危,只在乎自己的農作物損失,因而起手便是一陣痛打,直到警察對他說這是虐待兒童,農夫才就此罷休,一切人情義理蕩然無存的殘酷。於是這是對戰爭的控訴,扣緊反戰的主題之外,對於人物性格刻畫非常深入。

(五)悲憫弱者的警察
        正反「對比」的情節設計,更能凸顯反戰主題。當清太被農夫又打又拉的帶到警局時,警察僅是溫和的看著這位少年,詢問著原因。當農夫氣急敗壞的說要好好修理清太時,也被警察制止了,凸顯了警察善解人意的性格,警察問清太要不要喝水,會不會口渴。由於警察了解並同理清太的處境,因而作出了這樣的舉動。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對於這位失去雙親的少年,有著極大的同情與關懷。

<動畫場面傳達之隱喻>

(一)螢火蟲象徵短暫的生命
向來以長壽為傲的日本人民,是戰爭讓他們的生命變成如螢火蟲般短暫,這是作者對反戰議題提出的最直接證據。

有人認為螢火蟲象徵短暫光亮。在整部動畫當中,如同一條動人的線,將故事環環相扣的場景便是螢火蟲飛起之時。螢火蟲在日本被認為是人死後的靈魂所化成的,在動畫的開頭,哥哥躺在車站,生命氣息微弱,親潔工便將她身上的糖果罐,就是裝著妹妹節子的骨灰罐扔進了草叢中,此時螢火蟲便紛紛飛起,象徵著妹妹節子的靈魂,當節子想衝向躺在車站的哥哥時,哥哥卻從身後拉住節子,暗指哥哥也不敵戰後的摧殘,最終也在車站嚥下最後一口氣,離開了人間,這些死亡的隱喻,扣緊螢火蟲的主題,也印證生命的短暫與虛渺。

(二)糖果罐象徵最初的幸福
糖果的甜味,也因著戰爭而被沖淡、沖毀,一樣呼應的反戰的主題書寫。
糖果甜甜的滋味象徵著起初幸福的一家人,卻隨著戰亂而變質。隨著母親的離世後,水果糖就好比著兄妹倆的希望,每當節子想念媽媽時,清太就會給她一顆糖,由於糖果,對於小孩就是最大的幸福。水果糖便象徵著父母留給兄妹最後的希望,隨著猛烈的戰爭一天一天襲擊,水果糖也一天一天地減少了,代表希望之光也漸漸微弱了。當吃完水果糖後,清太在水果糖罐子裡裝滿了水,裝在糖罐子中的水,代表著被大人們所關懷與照顧的僅存希望,而隨著甜水被喝完,也代表著他們即將被這個動亂社會所遺棄。

(三)風象徵無情的戰爭
風原來象徵希望、自由、歡樂,但在故事中的風,卻因為戰爭而成為負面的形象。在這裡象徵著毫無預期的戰爭,清太曾隱約間看見母親在岸邊呼喚他們回家。此時,一陣風吹起!如同無情的風,將媽媽從兄妹兩人的身邊帶走,從此煙消雲散,只讓活著的親人留下痛苦的思念,造成悲劇的禍首,就是戰爭。

(四)雨傘象徵母親的守護
向來具有保護作用的雨傘,在戰爭的狂風中,也一無用處。故事中有一幕是清太恍惚中,看到媽媽在岸邊叫他們回家,可是媽媽的傘卻忽然被風吹落。正如戰爭奪去了媽媽的生命一樣,而那把傘其實是兄妹的保護傘,是媽媽為他們撐起的強大保護。當母親亡故後,保護傘也隨之飄去,孤苦無依。



參考:

1 則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