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迪士尼、皮克斯一向是動畫電影界的第一品牌,這次由他們旗下的招牌系列作品《玩具總動員》導演李安克里奇再度打造全新原創故事,《可可夜總會》不只是一部繽紛燦爛、充滿異國情調的動畫電影,甚至打破動畫電影固定思維,向迪士尼傳統價值觀作出自我挑戰,再度展現豐沛的創作能量,成為一部令人感動又充滿深度的動畫電影傑作。
◎對小孩難以啟齒的話題,就讓動畫電影帶你一起探索
早期的迪士尼,傳遞的是一個光明燦爛的保守價值觀,他們基本上不希望小孩長大,因為童真會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但是後期的迪士尼,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販賣那些刻意設計出來的純真,反而是肯定「小孩終究必須長大」的成長價值,所以透過更寬廣的創作空間,帶小孩認識這個世界。
近期最明顯的就像《冰雪奇緣》,他們把公主變成一個新時代女性,早已經不需要等待王子來拯救,而《動物方城市》則是透過動物主角演出警匪懸疑片的模式,這些在一般觀念裡面認為「小孩不能看」或者「不知道怎麼跟小孩解釋」的價值觀,迪士尼都透過動畫成功的傳遞,而這次的《可可夜總會》更要對小孩講述生死議題,這些大人認為是禁忌、難以啟齒,或者認為小孩一定無法理解的議題,都可以透過動畫故事深入淺出的說明,讓小孩潛移默化的接受,這才是最好的「寓教於樂」!值得許多父母做參考,很多真實的生命議題並不是小孩不能知道,而是你有沒有足夠的智慧,用他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讓他有更好的體會,《可可夜總會》在這方面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可可夜總會》的情感核心來自導演李.恩克里奇(Lee Unkrich),他在 2010 年執導自己的第一部獨立作品《玩具總動員三》之後,從此對「別離」與「遺忘」的元素念念不捨。在那個故事裡,不只有伍迪他們作為玩具,想被主人記得的心願,還有熊抱哥因為自己被取代了,而悲中生恨。那之後相似的元素,在《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又再次出現,如今《可可夜總會》就像是綜合以上兩者,在核心處問著:什麼是真正的離開和消逝?什麼又是真正的流傳和記得?再來就稍微介紹一下可可夜總會的劇情吧。
劇情簡介:
《可可夜總會》的故事講述一個名為米高·李維拉的12歲男孩意外穿越到亡靈的世界,他需要尋求自己的已故音樂家高祖父的幫助,把他送返現實世界。
故事的一開始就充滿了墨西哥的特色及文化,利用墨西哥亡靈節常用到的紙雕,講述起米高的家族史,米哥出生在一個製鞋世家,雖然生活不虞匱乏,家人間也很相親相愛,但這家族卻有一個大忌——不能碰音樂,這是因為米高的曾祖母可可小時候被追求音樂夢的父親給拋棄了,而可可的嬤嬤也就是米高的祖太婆伊美黛便一肩扛起家計,從事製鞋行業,但也因為丈夫的拋棄從此立下了不能碰音樂的家規。然而米高卻是個熱愛音樂的孩子,為了追尋自己的音樂夢,他違反了家規偷偷的自學吉他,甚至為了參加亡靈節時所舉辦的音樂比賽,跑去偷了已故的音樂家恩尼托德拉古司的吉他,然而就在他碰觸到吉他的那一瞬間,卻被帶進了死人的世界,若要回到原來的世界,則必須接受已死去的家人的祝福。
這原本並不困難,米高也很快的在死後世界裡遇到了祖太婆伊美黛等人,然而伊美黛卻要求米高必須放棄音樂才願意對他祝福,而賭氣的米高則選擇離開去尋找他認為是自己的祖太公同時也是音樂偶像的德拉古司。在尋找德拉古司的途中,米高遇見了流浪漢海特,而此時海特也跟米高解釋了死後世界的運作模式,當人死後並不是真正死去,而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只要在世的人還記得死者,那他們就會繼續生活在這死後的世界,然而一旦這世上在也沒人記得他時,他就會真正的消失不見。
而當米高發現,原來德拉古司不但不是自己的祖太公,他甚至是剝奪自己祖太公海特性命的殺人兇手,也剝奪了屬於海特的音樂及榮耀時,也帶出了《可可夜總會》想要告訴觀眾的另一件事,追求夢想很重要,但不能只是一昧的鼓勵大家勇敢追夢,若少了家人的祝福,夢想終究只是一場夢而已。
感想淺談:
在我自己還沒有真正觀賞《可可夜總會》以前,我其實以為就是一部小男生的冒險電影,而主角米高為了要參加一場音樂比賽,因緣際會下誤闖了另一個亡者的世界。電影裡講述了中國人比較忌諱的話題-死亡,以墨西哥亡靈節作為時間背景,就有點類似於台灣的清明節。
一般台灣人對於死亡是感到較嚴肅及害怕的,但在電影裡描述的墨西哥人對於死亡相當豁達,更強調於對亡者的思念,他們認為「死亡」只是生命週期裡的一個環節,堅信死亡的人會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的生活著。
這也是為什麼在可可夜總會裡亡者的世界是那麼色彩斑斕且歡樂的。
而真正死亡的到來是在被世人遺忘的時候,也點出了電影裡另外一個重點,
家人的愛是無私且深遠的。
而在亡靈節的時候活著的人會在供桌上擺上先人的照片,讓亡者能夠找尋回家的路,這是電影裡亡者要回到現實生活中的條件,要有人記得你才能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而米高誤闖了亡者世界也要有家人的祝福才能回到現實生活中。透過這樣的設定,不斷強調家人的愛
,對於死亡,也只是家人用另一種方式陪伴在彼此身邊。
再說,人的一生總有終結,我,真正害怕的是家人的離去,《可可夜總會》讓我對於死亡的想像不再那麼嚴肅,原來死亡能有另一種解釋,對於未來即將面對到分離這件事或許能夠更坦然面對,原來只要一直惦記著那麼家人就能永遠陪伴在我身邊。
◎死亡,讓我們學會珍惜生命
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只是一種過程,他們離開這個世界,去到另外一個更加繽紛的奇幻空間,並且會在亡靈節當天,有機會回來看看家人過得好不好,前提是必須有人記得他們,他們才能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存在,這種記憶的連結,可以穿越生死的界線,也和中國人描述的「慎終追遠」,有著相似的本質。
《可可夜總會》運用了豐富的色彩,親切溫馨的氛圍處理了人生中兩個很重要的議題,一個是生死的議題,另一個則是夢想與家庭間的議題,這兩個議題雖然深刻且沉重甚至帶點尖銳,但皮克斯的團隊卻大量運用了墨西哥式的音樂及藝術文化,搭配炫麗的美術風格,訴說了一個令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如果《可可夜總會》是想透過影片告訴大家,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生在世時未能留下些什麼讓後人憑弔,當世人都遺忘時,那才是真正的死亡,那麼也推薦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台灣的另外一部電影《我的告別式》,則是透過告別式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先訴說著那些自己來不及說的遺憾。
再來,《可可夜總會》最令人驚艷的地方,在於它雖然所談論的是深刻嚴肅的生死議題,但它卻用一種可愛、親切、活潑、愉快的氛圍來描述,搭配滿滿墨西哥風情的音樂、最道地的美術風格呈現。
片中的墨國元素除了節慶本身,還有祭祀用的美麗供桌,還有五光十色的民俗藝繪靈獸—為米高嚮導的那隻墨西哥無毛犬!—還有墨西哥名人集錦,其中最搶眼的當然是芙烈達.卡蘿了,她設計的舞台上通通都是她自己。還有從靈界到陽間,要經過某種「海關」手續,而那些心心念念要跨境、卻不被准許的人,對應到現世局勢,是對(美墨邊界)偷渡者的理解和同情。這背後的教育意涵,值得暗讚。
死者探望陽間,是一個觀光行程,米高反其道而行,則是一趟奇幻的歷險。《可可夜總會》的靈界是亡者在真正消逝之前的中繼站,這當中「來」與「去」的規則設定,則是這故事的創意。如同《怪獸電力公司》的人界/怪獸界關係,或《腦筋急轉彎》的潛意識樂園,「如果人間不再有人記得你,你的形體也會自靈界消失」,這樣的奇幻設計一方面直指人們汲汲營營在世間「留名」的潛意識,一方面呼應著劇情主軸,那些家族裡的情仇、羈絆、緬懷,和「可以不原諒,但是不能忘記他」的呼喊。
而可可夜總會經過多方考證,以及相當深入的田野調查,帶我們看到這個歌頌死亡,也提醒我們珍惜生命的異國節慶,隨著主角無意間踏入死亡世界,展開的一場冒險故事,帶來一個關於家庭關係的省思,提醒你珍惜那些活著的人,也讓那些已經離開的人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呈現出家庭關係的省思,提醒你珍惜相聚時光。
參考:
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93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