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詩珮
電影簡介
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於2016年推出的長篇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君の名は。)。這部作品蟬聯12 周日本票房冠軍、日本影史票房第四名、全球票房 3.6 億美金,不僅新海誠被譽為「宮崎駿第二」,《你的名字》這部作品也成為近年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動畫電影之一。
醞釀三年,新海誠推出2019最新力作——《天氣之子》(天気の子)。前作立了這麼多輝煌的里程碑,要再製作一部動畫電影,這任務有多艱難自然是可想而知。《天氣之子》延續《你的名字》的製作陣容,新海誠身兼導演、原作以及編劇,田中將賀擔任人物設計,RADWIMPS 負責配樂。所有人都在引頸期盼著,到底《天氣之子》各方面的成就是否能達到,甚至超越《你的名字》的高度?但導演本人自己也坦言,《天氣之子》註定會是一部評價兩極的作品。同樣是超自然題材的青澀戀愛故事,和前作《你的名字》錯綜複雜的劇情線與拯救世界的格局對比之下,《天氣之子》劇情相對簡單許多,格局也小了不少,電影又沒有太多的轉折的情況下,就容易顯出故事內容本身的空洞。然而扣人心弦的音樂,以及細膩唯美的作畫風格依舊把再次震撼了觀眾帶到了電影裡,無論是雲朵、雨水、還是光線的變化都非常細緻,精緻唯美的畫風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票房方面,《天氣之子》在日本首週便開出16億4380萬日元的票房,位居當週票房冠軍。上映三十四天,票房突破100億日元,新海誠成為在宮崎駿之後,第二位達成兩部作品突破100億日元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截至10月27日為止,日本票房累計至138.2億日幣。而在台灣,《天氣之子》首日票房開出新台幣破千萬元,上映第11天全台票房便達到破億;截至11月17日為止,票房累計有新台幣1.64億元。
故事大綱
《天氣之子》以「世界氣候異常」為主題,描述2021年,離家出走的少年森嶋帆高,在氣候異常,連日陰雨不斷的東京裡,與「100% 的晴女」天野陽菜,所展開的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16歲的帆高離開島上的家,獨自一人來到東京試圖展開新生活。但未成年的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在飢寒交迫之下,只好求助於在船上所認識的須賀圭介,在圭介經營的超自然雜誌出版社擔任寫手。而帆高也藉此機會結識神秘的晴女陽菜,並且得知了她能「改變天氣」的奇妙能力。然而操作天氣的能力是需要代價的,帆高與陽菜,為了這個世界,必須做出命運的抉擇。
敘事中的伏筆
敘事,是指「說故事」,透過各種形式講述虛構或是真實的故事。而在敘事當中,伏筆是重要的敘事手法,透過提示與暗示,設計出對劇情後續事件的影響與發展。
所謂伏筆,是指在故事當中,為了後續劇情發展而預先所做的提示與暗示,以求前後呼應,讓故事情節合理發展。通常在故事中出現的伏筆,後續一定會有所響應,且透過人物對話與場景,反覆明示暗示觀眾,引起觀眾的好奇心,進而期待後續發展。
伏筆安排
伏筆大致上可區分為事先察知(advance notice)和事先陳述(advance mention)兩種。
以下將《天氣之子》中有觀察到的伏筆分為事先察知(明示)和事先陳述(暗示),並分述之。
- 事先察知(明示)
事先察知的提示,以明顯確切的表現方式提示,明確且直接的訊息傳遞,使觀眾察覺後,能預測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件,讓觀眾產生懸念,對故事後續發展產生期待感,意即明示。
在《天氣之子》當中,片名「天氣」便是一個主要的伏筆,以異常的天氣現象貫串全劇。
首先出現的,是當陽菜在廢棄大樓上的神社祈禱時,突然被帶到空中,看見「魚群」一般的雨水在盤旋著,在電影之初便呼應了片名,告訴觀眾,本片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動畫電影。
緊接著則是帆高坐輪船到東京途中,遇見好似一條「龍」,大量漂浮在空中,接著傾盆而下的水。
劇情來到帆高與夏美到處採訪時,異常的天氣現象這個伏筆便不斷重複的出現,例如氣象廳研究員觀測到雲中有「成群移動的物體」、被漂浮在空中像鯨魚一般的水體淋成落湯雞的兩名學生…等。
圭介和夏美採訪祭祀天氣的神社時,看見了乘著風的龍、巨大的鯨魚與好似乘著潮流飛舞的天空之魚,神主說這是天氣巫女所看到的景象,此圖呼應了前面所出現的龍與魚,同時也揭示了劇情的轉變。
-離家出走的帆高
在明確揭示帆高離家出走的事實前,導演用許多畫面來提示觀眾這個訊息。
最一開始是帆高在網路上發問關於不用身分證即可求職的問題,便有一個回答是「該不會是離家出走」。而在快速地切換帆高求職被拒,屢屢碰壁,坐在牆邊被警衛驅趕,遇到警察盤問為何深夜不回家拔腿逃走的狼狽畫面,都顯示著帆高正在東京流浪。在網咖休息時,拿來蓋泡麵的《麥田捕手》,小說主角被學校開除後到紐約流浪,和帆高的狀態不謀而合。而在帆高躲垃圾桶旁休息,遇到的處境相同的流浪貓時,一邊分給牠僅有的糧食,一邊說出「我不想回家」,呼應前面所埋下的伏筆。
-意外撿到的槍枝
在帆高初到東京,還在努力掙扎求職時,街上的大螢幕播映著關於違法持有槍枝的報導,首次出現「槍枝」這個線索。睡在風俗店門口,被男公關踢了一腳,撞翻垃圾桶的帆高,撿到了一把真槍,當作護身符收了起來。槍加上離家出走,成為了推動帆高被警察追捕的伏筆。而這也提起觀眾們的好奇心,意外非法持有槍枝的帆高,有沒有可能在某個時刻把槍口對著某個人?那他究竟會不會扣下板機?
果不其然,帆高在電影中一共開了兩次槍。第一次是陽菜差點被男公關帶走的時刻,想救陽菜卻被男公關打倒在地的他,抽出腰間的槍,向男公關開火,陽菜趁機拉著帆高跑到代代木的廢棄大樓中,害怕的帆高在此丟掉了槍;第二次是為了帶回成為活祭品的陽菜,跑到代代木廢棄大樓的帆高撿回當時丟掉的槍,顫抖的舉起槍,與圭介、警察對峙,在緊要關頭,槍的確如帆高最初把槍收起來的原因,成為帆高的「護身符」的象徵。
-晴女與犧牲的命運
圭介派給帆高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採訪晴女的都市傳說,透過採訪占卜師,導演在一開始就預告晴女陽菜的存在,更預先說出陽菜將會成為活祭品,走向神隱的結局。
到電影約莫三分之一時,陽菜向帆高展示了使天空放晴的能力,揭示她是晴女的身份。
在成功為神宮外苑花火大會祈禱放晴成功後,陽菜在說完喜歡晴女這份工作,卻又突然連珠炮般地說了一串「或許也不是…也不一定是…也或許是…」語焉不詳的話,表現出陽菜忐忑不安的情緒,接續占卜師預言的伏筆,也提示觀眾,劇情將有所轉折。
而因神宮外苑花火大會聲名大噪的陽菜,以委託過多為由,將暫時停業。明明是因生計困難而開始的天氣生意,為何卻要在此時放棄呢?停業的這個伏筆安排加強渲染了在花火大會上不安的情緒。
採訪祭祀天氣神社時,藉由神主,電影第二次提到了天氣巫女的命運,延續占卜師的伏筆,為接下來急轉直下的劇情做堆疊與鋪敘。結束最後一次晴女任務時,則是導演透過夏美,第三次講述天氣巫女陽菜她將面對的活祭品命運。
在數次伏筆的重複不斷的鋪墊,劇情達到最高潮,與天空逐漸連結在一起的陽菜,身體逐漸變得透明,呼應「活祭品」的預言伏筆。
- 事先陳述(暗示)
而事先陳述的伏筆,則是隱含暗喻的伏筆鋪排方式,在劇情發展之初以不重要不顯眼的方式安排在故事當中,讓觀眾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默默地接收到這些隱含的訊息,直到故事事件發生時,觀眾才恍然大悟,意識到前面潛藏的伏筆,意即暗示。
-神秘的水滴項鍊
水滴項鍊最一開始是出現在影片開頭,原先是陽菜母親手鍊的墜飾。而在帆高從男公關手中救下陽菜時,可看到陽菜已戴上水滴項鍊,繼續鋪墊前面埋下的伏筆。最後陽菜被帆高從彼岸救回到現世,可看到陽菜一直掛著的項鍊斷了。陽菜從母親繼承而來的水滴項鍊,很有可能是在暗喻天氣巫女的重責大任。
-陽菜的年齡
雖然陽菜聲稱自己18歲,但導演在電影中數度放入其實她未成年的伏筆。當陽菜被速食店辭退,可能就是因為店家發現她未成年的身份。帆高初次拜訪陽菜家時,兩位路過的婦人閒談之中說到「讓他們兩個自己生活果然還是不妥當吧?」,再次暗示陽菜的年齡。當男公關被警察盤問,男公關說「我哪知道她未成年?」時,第三次提示的告訴觀眾,陽菜其實並未成年。
而這些伏筆,都在陽菜失蹤,帆高被審訊時,警察說出陽菜才15歲的事實,呼應前面隱含的伏筆。
結語-未盡之伏筆
《天氣之子》唯美壯闊又不失細膩的畫風,搭配相得益彰的配樂,帆高與陽菜勇往直前的青春愛情故事不禁令人動容。然而,在電影播完後,似乎仍有許多前面埋下的伏筆尚未收尾的感覺,例如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電影到結尾,都未明確說明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僅僅用故鄉和父母讓帆高感到窒息。但這樣薄弱的理由,相較之下,導演在片中安排了不只一次帆高說出堅決不回家的宣言,以及兩次在夢中,不斷說著他想逃離,要追尋那道光,反覆強調帆高離家出走的決心,不免令人好奇背後尚有什麼原因。雖然同步推出的小說中有提到,帆高離家出走是因受到父親家暴,影片一開始帆高也的確臉上貼了好幾個ok繃,但若不看小說只欣賞電影,單靠臉上傷口的畫面,很難說明帆高究竟發生什麼事。
類似的例子還有位於代代木廢棄大樓上的神社,這麼厲害的神社有什麼奇幻的故事背景?與陽菜一家和天氣神社又有什麼關係?帆高撿到的槍是屬於誰的?他是誰?是什麼樣的犯罪份子?和晴女經常一起提到的雨女是否也存在?許多的訊息線索多次反覆提到,使觀眾產生期待後續劇情發展,一個個都可能是新的伏筆,卻在最後好像被遺忘一樣,不免讓人懷疑是否故事還沒說完?
新海誠推崇的「用畫面和配樂代替角色對白」敘事手法,通常是運用人、事、物的關係,巧妙的運用場景與鏡頭語言,達到最大的情緒張力與美感。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保有想像空間,但對於第一次接觸新海誠電影的觀眾來說,這個想像空間可能過大,使得意指不夠明確,而無法達成導演預期的效果,不只讓觀眾難以帶入情緒,還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無法期待每個觀眾都能成功解讀導演藏在畫面裡的故事,或許可以在決定究竟伏筆要埋下得多深時,能有所取捨,讓觀眾在單純聽導演說故事與體驗在電影中找線索的樂趣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