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與Norman McLaren對動畫歷史的貢獻與影響

 文/賴玉玲



  創建1939年的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簡稱NFB)是加拿大官方組織,此組織由國家電影局長與九位信託局官員組成委員會,共同管理電影發展的相關事務。NFB有一套完善的製作與管理體系,其中英語系統總部設在蒙特婁,其下設有卡通片部、紀錄片、劇情片部、女性電影部與多媒體互動節目四個部門,每個部門又區分為東方區和西方區兩大分支,同時在世界各地設有分部。其中卡通片、兒童片與多媒體互動節目三個部門相較於紀錄片部來說,關係更為緊密,因此這三個部門的辦公機構也被安排在一起,其中動畫部門以製作15秒至15分鐘的短片為主要發展方向。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創建的目的,是為了讓加拿大人和外國人,透過電影的形式來認識加拿大1938年加拿大政府邀請英國著名紀錄片導演約翰‧格里爾遜共同研討電影製作事宜,在成立初期,NFB製作的電影絕大多數為英語影片,直到1947年法國製片人雅各布波貝(Jacques Bobet)加入後才打破這個局面。1956NFB將總部從英語區的渥太華遷往法語區的蒙特婁,隨後由朱諾主導成立了NFB的法語製作部門,並於1964年正式籌組完成。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則在1941年時創建了「動畫部」,並擔任部長一職,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在動畫發展上輝煌的成績,主要來自於掌舵的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而他也因在此單位的貢獻與輝煌的成就而被視為靈魂人物。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因為有固定的國家資金和寬鬆的創作環境,所以自成立開始,就成為全世界電影人嚮往的聖地。而其紀錄片和卡通片也持續地在世界中引領風騷,在金錢至上的全球商業經濟體系中,保持著難能可貴的藝術地位,因此截至1996年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已經獲得了3,000多個國際獎項和10座奧斯卡獎,甚至在1989年獲得最高成就獎,就是為了表彰加拿大國家電影局,肯定其50年來在電影藝術及技術上的不斷開拓的精神與成就。

  對於許多充滿創意,卻為技術或資金發愁的創作者們,NFB不但提供他們技術上的支持,同時也安排他們參加專業訓練課程,並鼓勵他們親身參與動畫製作過程,同時也會組成一個技術支援小組協助他們完成創作,這種形式的作法建立於19964月,簡稱PAFPS(Program to Assist Films in the Private Sector)。這些大多是針對創作概念抽象、實驗性強的創作者為對象,因此在NFB創作者不會因為欠缺技術,而無法傳達自身的創意。

  另外對國家的文化宣傳效益來看,以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家的1993年的預算是9,000萬加幣為例,它在全球的收益只有1,000萬加幣。1年的虧損為8,000萬加幣,這個數字看似驚人,但對於一個國家的文化宣傳來說,這種投資是非常有價值的。

  因此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成為加拿大以及全世界動畫工作者嚮往的天堂,吸引著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與各種風格藝術追求的動畫師們,交錯融合表現不同的創意與技法,在這裡他們能盡情揮灑創意,於是一種無法明顯劃分或定義的藝術風格,在這些創作者間展開,而這種獨特的特色,成為全世界動畫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流派之一,而這個流派的風格特色就是沒有統一的風格。

  拉開NFB動畫長廊的帷幕,迎面而來的是風格繽紛、實驗色彩濃厚的各種藝術性實驗作品各自展現特色,在這裡唯一看不見的就是商業氣息,這與現今的主流商業性動畫相比,給人完全截然不同的感受!

  觀察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卡通片,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其創辦的宗旨。不論是印度人、荷蘭人、俄羅斯人、日本人、美國人、丹麥人、法國人,甚至愛斯基摩人,都可以在這裡都得到公平的創作機會,因此其卡通片的一個重要特徵,就在於許多題材源自於不同國家與其少數民族的神話故事。例如印度導演Ishu Patel作品《景深深》(Perspectrum1975)、《來世》(Afterlife1978)和《天堂》(Paradise,1984),就極具佛教色彩。荷蘭導演Co Hoedeman,依據愛斯基摩傳說改編的動畫系列片《貓頭鷹與旅鼠》(The Owl and the LemmingAn Eskimo Legend1971)、《貓頭鷹與大烏鴉》(The Owl and the Raven An Eskimo Legend1973)。其獨樹一格的民族音樂、異國服裝,與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以及獨特的視聽感受與作品主題,已成為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招牌。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動畫部自成立開始,即鼓勵動畫工作者自由探索並大膽創作,所以在內容及形式上實驗出許多新的表現方法。幾乎所有的動畫技法在這裡都可以充分得到展現,其中包括手繪動畫、立體動畫、針幕動畫、轉描動畫、剪紙動畫、實拍抽幀、膠片直接刻畫、沙動畫、玻璃油彩、三維電腦動畫等。因此加拿大國家電影局也成為動畫藝術家的搖籃,培育許常多優秀的動畫藝術家,因此也榮獲許多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以及數十部動畫短片榮獲奧斯卡動畫短片提名。

  NFB的管理者不會狹隘地以堅持發揚加拿大民族文化的思想,來管制這些動畫創作者,而是以包容創意的態度,允許各種文化、宗教背景的藝術家發揮自己的特長,講述自己創作的故事,也正是如此超然的態度,使這裡成為眾所矚目的動畫聖地。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歷年來所獲得的奧斯卡獎項的動畫片包括以下影片:

1941《邱吉爾的島》(Churchill’s Island,導演 Stuart Legg,紀錄片)

1952《鄰居》(vt Voisins Norman McLaren導演,動畫短片,8分鐘10秒)

1978《我要發現一條新路》(I‘ll Find a Way,導演 Beverly Shafer ,短紀錄片)

《沙丘城堡》(Le Châhmteau de Sable,導演 Co Hoedeman,動畫短片)

1979《特別快遞》(Special Delivery,導演John Weldon Eunice Macaulay,動畫短片)

1980《每一個孩子》(Every Child,導演 Eugene Fedorenko,動畫短片)

1983《如果你愛這個星球》(If You Love This Planet,導演 Terre Nash,短紀錄片)

1984Flamenco at 5=15》(導演 Cynthia Scott,短紀錄片)

1989最高成就獎

1995《鮑伯的生日》(Bob’s Birthday, 導演Alison Snowden David Fine,動畫短片)

  被稱為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靈魂人物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對於動畫的貢獻不僅限於在此地的作為,因為首度被廣泛認可的動畫定義,是由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所提出的,他也被譽為「加拿大動畫教父」,一生獲得147個國際動畫獎項,是擁有最多國際動畫獎項的動畫導演,他除了創作了許多的實驗動畫,在美學和技術上也有許多的突破和貢獻,並熱衷於研究創新的科技並運用動畫影片中,對後世的動畫創作觀念及混合媒體實驗等方面,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出生於1914411日蘇格蘭的斯特靈,畢業於英國格拉斯格市美術學校。自1933年開始從事創作實驗動畫片,製成短片《從七到五》、《彩色雞尾酒》等。1937年後與英國的J.格里爾遜等合作,並嘗試在膠片上直接繪畫和在光學聲帶片上刻劃聲音。1939年後又在美國嘗試在彩色膠片上繪畫。1941年返回加拿大之後,完成《美之舞》、《小提琴》、《鄰居》,《鄰居》一片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椅子的傳說》等動畫片。於60年代後繼續創作運用抽象的幾何圖形,表現音樂旋律的《垂直線》、《水平線》和《馬賽克》等影片,也在1975年製作了一部如何拍攝各類動畫片的影片。

  他的創新還包括早期在戰爭期間,動畫部必須支NFB的電影製作工作,如「製作字幕」、「繪畫地圖」等,在他的第一部專業動畫片《愛在機翼上》(Love on the Wing, 1938),他嘗試直接「在膠片上作畫」,更有趣的是,他也將動畫加入「動畫聲音」及「將音樂聲帶被運用到動畫短片」中。除了這些技術突破之外,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也強調的是「運動」(motion),動畫的來源是利用「視覺暫留」的原理製作,他將每一格畫面與它之前及它之後的畫面彼此之間些微的差異,經由放映機以一秒二十四格的速度投射在銀幕上,或錄放影機以一秒三十格的掃描方式在電視監視器上呈現影像時,這些微的差異由人類「視覺暫留」的視覺生理缺陷而彌補起來,就產生了連續動作的「幻覺」。所以麥克拉倫說:「每一格畫面與下一格畫面之間所產生出來的效果,比每一格畫面本身的效果更為重要。」,1968的電影《雙人舞》中,他在兩個舞者的延遲圖像之間反復疊加,並使用光學打印機,其效果是增強動作並吸引觀看者。如此豐富的動畫創新科技是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不斷研究產出的成果,也讓動畫影片有更多表現的技法。

  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除了具有創作者的藝術特質,也同時具備宏觀的格局及管理能力,在加拿大電影局任職時的管理方式,讓世界各國的動畫藝術家們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特質與專長,而形成多元豐富的表現風格與技法,在動畫發展史上是極為難能可貴的貢獻也令人敬佩,而他被尊稱為「加拿大動畫教父」實當之無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