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茉莉人生》最美好的國家,未必是最美好的國家


劉立心 61172008H


Persepolis — Cineaste Magazine


最美好的國家


Marjane Satrapi 在 2000 年出版《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是以自身在伊朗成長為題材的小說漫畫,並於 2007 年以改編為《茉莉人生》,擔任動畫導演,上映成電影動畫片。


Marjane 出生較於保守的國家伊朗,但父母卻是左翼知識派、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家庭,使得她對伊朗一連串政治改革與歷史充滿困惑及衝突。


伊朗舊名德黑藍,在1925年經歷政變成立巴列維王朝,改名為伊朗。在巴列維任內期間,大力推廣西化,伊美靠著石油交易關係友好。一切雖然使得伊朗大大現代化,但同時也使人民對這些花錢的政策不爽。


民眾對巴列維不滿,對巴列維後代上任的頹廢、揮金如土仇恨,導致1970 伊朗伊斯蘭革名,由反對西化、保守派的何梅尼上台,改為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然而何梅尼上台後,政府轉變極權國家。開始清算巴列維王朝與反對派,又關閉報社、限制新聞傳播內容,將西方大學改革成伊斯蘭宗教大學。


人民從支持何梅尼,轉眼變成失望。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  Marjane  一家。 Marjane 在學校的發言過於前衛,父母多次收到老師來電提醒,因而將她送到奧地利維也納讀書,希望能保護她。


在維也納留學的 13 個月,正好處於兩伊戰爭期間。在國外的 Marjane 常假裝自己是歐洲人,避免任何針對中東的種族歧視;這讓她感到羞愧。她總想她起奶奶的話:「記得妳的家鄉。」


在自由的維也納,Marjane 經歷了伊斯蘭教徒不允許做的各樣放蕩事蹟,這讓當時的她快樂並痛苦著。例如: Marjane 在《我在伊朗長大》中,描述自己因短短幾個月內的交往與性愛經驗感到難堪,認為這很髒,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產生矛盾(沒想到這段經驗但卻變成後世伊斯蘭教年輕人面對性時的重要教材)。


 Marjane 待在維也納的一年多中,仍然想念伊朗,還有最棒的家人。因此 Marjane 選擇結束留學,回到老家讀大學。  


《茉莉人生》故事大致可以分為 Marjane 小時候(10-12歲左右),以及青年期(12歲以後)。Marjane 在小時候常常和阿拉對話,並自詡是「世界上最後一位先知」,和神的關係親密。


Marjane 在 2006 年接受關於《我在伊朗長大》的訪談,表示她所言筆筆真實,但這些回憶並不是排列整齊、內容界線分明的檔案。或許會有人期待故事能有清晰的發展與安排,不過 Marjane 說  “I am not going to point exactly to where I have changed things. That’s my secret.”  Marjane 的這段話,驗證了為何電影中她從一個活潑樂天的女孩,在觀眾沒發現時,變成了老成、現實的女人。與阿拉對話的橋段,也默默在電影後段消失,甚至連阿拉這兩個字也不再提及。


回到老家的 Marjane 變得抑鬱。大概是她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從何處來,該往哪裡走了。她依然跑趴、談戀愛和生活,可沒有什麼動力能快樂活著。


在伊朗讀完大學的 Marjane 不再屈服任何不自由的環境,選擇出國深造藝術,也使得《我在伊朗長大》這部自傳小說漫畫,變成動畫電影。


結尾,在 Marjane 出國後兩週,她深愛的親人過世了。Marjane 只淡淡的說:「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為什麼 Marjane 支持社會主義


LYFF Persepolis - Carriageworks Theatre


所有國家的歷史都無法以一言蔽之,資本主義國家看《茉莉人生》很容易落入一個俗套,就是認為資本主義好過於社會主義。


19-20 世紀期間,伊朗由愷加王朝治理。在愷加王朝治理期間為了獲取伊朗的和平,陸續割地予俄國,同時國產石油也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開採(英國石油公司前身),愷加王朝因而長時間維持了國家安定。直到1951年出任伊朗首相的 Mohammad Mosaddegh(穆罕默德摩薩台)提出石油國有化政策,造成英美兩國協助策劃巴列維政變上位,稱為阿賈克斯行動。

巴列維王朝雖然因著親美使得伊朗大步現代化,但長期中飽私囊致使人民不滿。 1970年霍梅尼推動伊朗伊斯蘭革命,1979年發生伊朗人質危機(即電影《亞果出任務》),伊美關係從此樹敵。在此前人們所謂帶有歧視的「中東國家」甚至從來不包含伊朗。


接著伊朗國體與政體改變,現伊朗為政教合一的國家,最高領袖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議會」產生,擁有國家最高領導力與軍事動員能力(霍梅尼為第一任最高領袖),其次政府最高領導人才為全民普選的總統。


如果認為現在台灣的社會制度好過伊朗,不懂當初 Marjane 和家人為何喜歡過去社會主義時代的伊朗,那一定是因為不知道伊朗在1950年代的日子是怎麼樣的。


根據歷史記載,在最後一任伊朗首相 Mohammad Mosaddegh 任內期間,漸進式推行許多改善農民與勞工生活的社會改革,例如:解放佃農、興建公共設施、徵稅替農作灑藥防蟲害、推行失業補助金等措施,以及提倡伊朗石油國有化。


在這樣的國家領導之下,相比推翻 Mohammad Mosaddegh 後的巴列維王朝,就不難解釋。


禁止老人生病、挨餓、不快樂


茉莉人生Persepolis - Yahoo奇摩電影戲劇


動畫中,童年的 Marjane 曾經和最愛的奶奶說:「如果我創立信仰,第一條規定就是禁止老人生病、挨餓、不快樂。」


「要怎麼禁止呢?」奶奶問。


「就是不准。」 Marjane 驕傲的說。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


 Marjane 兒時非常相信阿拉,我猜就像我很相信基督一樣,我可以理解她因為生活中遇到的苦難,轉而放棄阿拉的心情,因為我偶爾也會責怪耶穌讓我很雖。雖然現在的 Marjane 已經沒有宗教信仰了,但她就像當年和奶奶說的,她也找到自己能深深相信的真理。


回過頭看這段聽起來像笑話的童年片段,其實不蠢,因為不是每個人這輩子都可以這麼堅定的說出:「禁止生病、挨餓、不快樂」。


-


Malek, A.(2006). Memoir as Iranian Exile Cultural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f Marjane Satrapi’s Persepolis Series.Iranian Studies, 39(2).



Nissen Yeh。2018。馬克思主義是什麼?馬克思很蠢嗎?。https://medium.com/nissenyeh/馬克思主義是什麼-47fa9e830e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