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映的《捉妖記》,網路上正負評價不斷,但不管影評如何,劇情本身才是看入人心的重點所在。故事中的主角「胡巴」,水汪汪的大眼睛、純真的靈魂與與身俱來不凡的身份、責任與特殊能力,猛然對照起導演的生平與經歷,其實把「胡巴」看成是導演的倒影也不為過。
許誠毅導演—出生於香港,旅美華裔動畫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1988年赴加拿大學習電腦動畫進而轉職為專業的動畫師,在美國20年穩紮穩打的動畫工作經驗,奠定自己在動畫領域各方面的純熟技術與視野;然而在個人經歷方面,因為旅美求職階段,受到異鄉文化與語言交流的衝擊,過程中的掙扎與更積極的學習,努力表達自身,並學習讓他人理解。我們其實可以從《捉妖記》這部作品中,發現導演探索生命答案的痕跡與細膩。
在美國夢工廠職涯期間,讓許誠毅導演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動畫角色與內容。從他曾參與的功夫熊貓與史瑞克中可以發現,導演熱愛的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相通點—就是雖然與外在世界標準的形象不符,但卻擁有強大內心的角色。例如《功夫熊貓》中的主角阿波,一個在外型各方面等都不具備能夠打敗對手的習武條件,甚至與對手老虎擁有的條件是天差地遠,在眾人皆不相信阿波可以達成目標的質疑之下,阿波憑藉著良善、傻勁與勇氣,以溫柔的力量面對現實中的一切不友善。這些角色所隱藏的寓意,都在在傳達出努力跳脫自身框架,勇於挑戰外在世界標準的訊息。我們可以猜測,在這樣的熱愛背後,是否也隱藏了導演自身的內心世界?
因為這樣豐富的經歷,醞釀出《捉妖記》這部結合中國文化與西方成熟技術的動畫片誕生。這是一部真人場景與動畫所混合的3D電影,也是華語影片中沒有過的嘗試,有影評評論,『這是一部東方夢工廠孵出的成熟鉅作。』在文化內涵與角色設計,劇組參考了《山海經》,例如:男的要有四隻手、女的要有四條腿;因為胡巴是一個小男孩,所以他有四隻手,而因為他的手還沒有成型,所以就要設計的比較軟。除此之外,想讓妖怪們是與大自然接近的,因而在胡巴頭上設計一撮像草的頭髮,而這撮頭髮會跟著情緒做波動,開心的時候,頭髮就會搖擺的很厲害,不開心的時候頭髮就會垂下來,像狗尾巴一樣。而劇中的妖語也請了民族專家設計,集結藏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所組成。在演員的部分,導演也細心的指導如何讓演員與虛擬的動畫互動的更逼真、更傳神,可以看到此片在細節處處用心的地方。
但其中令人感到佩服的,是導演背後的思路與理念,導演每一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例如在幾篇專訪中談到,他知道他要做的是一部不考慮西方市場的動畫片,但製片品質要能達到國際的水準,讓他能夠推薦給西方的朋友,也因此他不會為了去迎合全球的口味,而做出一部不中不西的動畫片;相反的,他也不會為了讓劇情與中國文化更緊密,而強加不必要的元素,例如:他說劇本原來將時空背景設定為明朝,因此台詞會有明朝歷史的複雜元素等等,但為了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導演果決的將不必要的虛榮去除,回歸到劇情本身,留下的就是最真摯的內容。我想這就是這部動畫片成功所在。
劇情本身還是最值得討論的,故事大綱是妖界權位紛爭,妖王被殺,妖后為了保護未出世的小妖王—胡巴,將懷有胡巴的妖蛋塞入永寧村保長宋天蔭的肚子當中,在錯中複雜的情境中,宋天蔭展開了帶著胡巴逃亡的旅程,而在人類的世界中,天師為了權位與賞金,在生活中展開了對妖的追補,而小妖王—胡巴,便是每個天師求之不得想要捉捕到手的妖;而捉捕到的妖,是供給人類上流社會進補的補品,故事到了末端,看似無實際長才的宋天蔭,其實流著資深抓妖天師的血液與靈魂,而憑藉著宋天蔭的善良、智慧與勇氣,一關一關的擊敗了面對到的困境,也喚醒了其他天師的良知。在劇中最後才發現,原來在背後興風作浪、對妖怪們趕盡殺絕、把妖肉當成補品來吃的,居然是扮成人樣的妖怪,為了成為人、成為人類世界的霸主,不惜吃自己的同類。
從《捉妖記》中看到,天師們為了權利、賞金,一昧的追捕妖怪,不問妖怪是好是壞;上流社會的人類們,一昧享受美食、追求長生不老,不問食物來源與道德;而靜待被烹煮的妖怪,個個呈現出友善與友愛的人性與感情;反派角色的霸主外型看似人類,享有一切的資源與權力,對人類世界呼風喚雨,洗腦眾人妖怪作亂、妖肉是上等極品等思想,到頭來,自己卻是一頭不折不扣的千年老妖。到底誰是人?誰是妖?此時人與妖的界線逐漸模糊,那個絕對的價值觀似乎也在這裡崩解了。其實這樣的情形套到我們的真實世界一樣適用,要當人或是妖,在出生時我們無法選擇,我們被套上了各種不同的價值觀、社會限制與觀念,也一一被分類成不同種族、性別、族群、語言等等外在條件,但我們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然而要做出什麼樣的事,保有什麼樣的內心,是我們可以在成長路上一層一層探索中去辨別與選擇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