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The Bible Project (TBP)動畫工作室介紹

 The Bible Project (TBP) 是一個非營利的動畫工作室,致力於透過短片讓聖經更易於理解。創始人蒂姆·麥基(Tim Mackie)和喬納森·柯林斯(Jonathan Collins)於2014年創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TBP製作了超過180個影片,影片內容涵蓋聖經文學體裁的探索、各種主題及人物,影片形式融合漫畫插圖、抽象圖形、動態文字和多種手繪美學。TBP透過群眾募資獲得資金支持,影片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在社交媒體上供免費觀看,累計觀看量超過6.2億次,觀眾年齡分佈均勻,主要集中在18到45歲之間。



關於團隊

TBP的關鍵組成人物,蒂姆·麥基(Tim Mackie)和喬納森·柯林斯(Jonathan Collins)是舊識。Mackie走上神學學術研究之路,從西敏神學院畢業後,他繼續深造古希伯來文、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教和《聖經》詮釋學並取得學位,因此為聖經計畫帶來了學術嚴謹性和深厚的《聖經》知識;Collins持續著他的漫畫與動畫之路,在洛杉磯執導短片及商業作品的多年磨練,也讓他更容易製作出貼近觀眾的作品。2000年初,Mackie回到家鄉波特蘭,在夜校教授聖經經文,他的教學經歷讓他發現許多人希望有更容易理解的聖經教學資源。同時,Collins開始希望改變商業走向,將自己的創意發揮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他們在專業上互補,在精神追求上一拍即合,於是他們決定孕育TBP,嘗試利用新媒體技術詮釋聖經,讓年輕人和想要瞭解聖經卻苦無入門資源的新手,能有另外一個理解聖經的選擇。從2014年的2人,到目前已經是一個超過50名員工的團隊。這支團隊的組成反映了TBP的多元化,團隊成員背景涵蓋了藝術、商業、科學和神學領域,而創意製作團隊的多元化也確保了影片內容的深度和吸引力。


動畫作為視覺釋經學

一部幾十萬字的聖經,基督教認為是上帝啟示的話,天主教認為是天主以靈感感動人寫成。其由不同年代的作者撰寫組成。結構複雜,包含了各種不同文學形式,包括敘事、詩歌、寓言等文體,若不了解其該章節所採取的文學形式,就很容易有一本聖經、各自表述的情況。雖然動畫傳達宗教理念非首創,但TBP的風格鮮明,特別是TBP不把動畫當作是情緒渲染的一種工具,而是一種視覺詮釋。他們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及動畫結構,有意識且將聖經經文以更理性的方式展現,動畫本身也支撐著整個神學劇本的框架。動畫的表現力,造就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聖經詮釋成為一抽象隱喻的藝術之旅。


抽象主義的採用

立體主義(Cubism)、未來主義(Futurism)和達達主義(Dadaism)都是藝術史上的不同運動,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類為抽象主義的一部分,但並非所有抽象主義運動都包含這些特定的風格。立體主義(Cubism)是20世紀初期的藝術運動,主要由畫家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等人推動。這種風格以幾何形狀、多重視角和破碎的形式來表現物體,將現實世界分解為基本的幾何元素。未來主義(Futurism)是20世紀初期由義大利藝術家和作家提出的一種運動,強調現代科技、工業化和速度的美感。未來主義作品通常包含動態和運動的元素,並使用強烈的色彩和抽象形式。達達主義(Dada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藝術和文學中興起的一種反叛運動。這一運動的特點包括對傳統藝術和社會價值的反叛,以及使用荒謬和怪異的手法表達對當時社會和文化的不滿。達達主義的作品可能包括拼貼、噪音音樂和表演藝術。TBP大量的採用了這些抽象主義的元素,表達聖經散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思想,保留了觀者在特定人物外觀形貌上的解讀彈性(例如,跳脫傳統西方所描繪的金髮碧眼的耶穌),特別是抽象主義強調將物體或概念拆解、重新組合,也非常適合解讀聖經複雜組合結構、概念化(如罪與恩典)以及各種律法機制的背後意涵。另一方面,採取抽象主義能提供 “接近現代藝術”的感受,較能與當代的觀眾建立連結。


動畫的隱喻手法

TBP不僅向大眾分享影片,也將其創作發想過程公開於其官網。在Everett Patterson所撰寫的Translating Biblical Patterns to Animation一文中,特別詳細介紹了其動畫故事板的設計,其實是緊扣著聖經的脈絡而行,並非只是為了畫面好看,引人入勝而已。例如,Patterson舉出了TBP動畫中許多匹配剪輯 (match cut)的例子,不僅是場景的連結,更是一場時間與空間的跳躍,以及意象之間微妙聯繫的隱喻建構,表達出各種人物、事件、遭遇與選擇的對比性。這種思考模式的穿插,彷彿是一場思維的迷宮,觀眾在其中能夠不斷發現新奇的連結,進而深入理解作品所要傳達的訊息;TBP也常使用視覺重複的技巧,以出場位置(上下、左右)及視覺習慣(從左到右)的方式來展現每一種人物的身分、性格及命運;而每當動畫中的人物有所領悟時,鏡頭也拉遠呈現,畫面的擴大同時象徵思想的深刻延伸,猶如我們對場景的實際視野擴展一樣。這種鏡頭的運用不僅僅是技術手法,更是一場對精神層面的啟發之旅。透過TBP動畫所揭露的創作過程,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所有的設計創作最重要的是背後的核心價值,從核心價值所出發的設計創作,才能構成紮實的影片結構以及清楚的邏輯表達。


融入XR(Extended Reality)技術

隨著XR技術的發展,TBP團隊也嘗試將這項技術融入到他們的內容創作中。2023年TBP推出了第一個VR體驗“Last Week of a King”,讓聖經故事有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臨場感。觀眾可以360度觀看環境,更自然地融入故事場景中。這種“存在”的感覺也帶來了更真實和直接的情感體驗。隨著AR、VR等新技術的發展,TBP很有可能在未來進一步擴大這些技術在聖經詮釋和傳播中的應用,這是值得期待和持續觀察的一個方向。


影響力的拓展

TBP透過其獨特的動畫美學及聖經詮釋方式,成功地將聖經的教義呈現給現代觀眾,在宗教和藝術領域都取得了相當的社會影響,也藉此豐富了神學教育資源。雖然TBP是以基督宗教的聖經作為基礎,但其影片風格和主題涉及的範疇,使其在跨宗教和跨文化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觀眾群也甚至拓展至其他宗教背景和文化的群眾。同時,因為 TBP是一個持續更新的計畫,會不斷推出新的影片來涵蓋更多聖經篇章和主題。這種持續的更新,使得TBP在形象上始終保持一種年輕活力形象;該計畫也鼓勵觀眾參與並分享他們的見解,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觀眾可以就特定的主題進行討論,分享他們對聖經文本的理解,這種互動性質也促進了更廣泛的交流。


動畫可以擴展視野,揭露看不見的現實。TBP運用動畫技巧,成功的突破了傳統宗教使用視覺藝術的限制,讓聖經的解讀更為鮮活,同時更為理性,創造出一種參與性的觀影經驗。觀看這些動畫的行為本身,成為另一種經文討論會,而非強制被動式的訊息下載。The Bible Project動畫美學所展現的不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一場有關思想、符號和象徵的深刻探索。動畫概念與美學理論的融入,賦予了作品更豐富的層次。同時,TBP的動畫案例,也讓我們反思,具象的人物形象是否阻礙了甚至誤導了某些文義的解讀,使用藝術、抽象的動畫美學,是否賦予更多「真理越辯越明」的互動性?形式的改變(從傳統的解經到圖像展現的理性辯證)是否會幫助我們不再壁壘分明的去看宗教,而是更多的從精神維度更寬容開放的接受某些思維?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aAg4_U2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uceW7eh5M

https://bibleproject.com/articles/abstract-art-and-abstract-thought/

https://bibleproject.com/articles/translating-biblical-patterns-to-animation-how-to-read-the-bible/

https://bibleproject.com/vr/

https://bibleproject.com/about/

https://bibleproject.com/team/





總網頁瀏覽量